《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笔记

什么是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书吗?《康熙大帝》是历史书吗?其实上面的都应该归属到小说一类。我们所说的历史,就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这类书籍。

你知道历史具有多重含义吗?我们发现很多历史书跟小说一样,由一个个故事穿插起来 ,可读性非常强。比如《上下五千年》这样的书,这种类似小说一样的书究竟可性度有多少?是否是因为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构思杜撰出来的,还是作者收集了不少民间传颂自己总结的?在这章,作者为我们总结了历史的含义、史实的甄别以及如何阅读历史、传记、新闻、文摘等几种类型。

历史的多重含义

  • 事实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fact)
    • 事实是无法阅读的,因此无法被传阅,可能被传颂。
  • 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tacts)
    • 历史书有很多种书写记录的方式
      • 收集特定事件或时期的相关资料,称作那个时期或事件的历史
      • 口头采访当事人的口述记录,称作那个事件或那些参与者的历史
  • 更狭义与更广义的含义
    • 狭义,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
    • 广义,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赞同,但我们还是强调历史的基本是叙事的,所谓的事指的就是“故事”,这两个字能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含意。

除非是专业的史学研究,其实绝大多数人是被历史故事吸引过去的,说实话这些事真实度有多少真的无法考证,作者总结了如下的几个原因。

  • 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件。
  • 所有事件的目击者都死了,他们所提的证据也不是在庭上提出的——也就是没有受到严格、仔细的规范。
  • 这样的证人经常在猜测、推想、估算、设定与假设。
  • 我们没法看到他们的脸孔,好推测他们是否在撒谎(就算我们真的能这样判断一个人的话)。
  • 他们也没有经过严格检验。没有人能保证他们真的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在阅读历史时,我们也要像阅读论说性作品一样,提出基本的问题。

  • 第一个问题关心的是,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
    • 如果我们要把历史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
    • 当然,如果我们要批评这本书,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没谈到的是什么
  • 第二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
    • 他将整本书依照年代、时期或世代区分为不同的章节?还是按照其他的规则定出章节
    • 他是不是在这一章中谈那个时期的经济历史,而在别章中谈战争、宗教运动与文学作品的产生?其中哪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
    • 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些,如果我们能从他的故事章节中发现他最重视的部分,我们就能更了解他。

在讲完了历史书的阅读,作者又给我们讲述了如何阅读传记,首先从传记的分类开始,乐爸爸才知道,传记其实也分为很多种类:

传记有很多种类型。

  • 定案本”(definitive)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
  • 授权本”(authorized)传记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样的工作通常是由继承人,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朋友来负责的。因为他们的写作态度很小心,因此这个人所犯的错,或是达到的成就都会经过润饰。
  • 剩下的是介于定案本与授权本之间的传记。或许我们可以称这种传记是一般的传记
  • 有些传记是教诲式的,含有道德目的。现在很少人写这类传记了,以前却很普遍。

当我们阅读完传记后,对于传记会对我产生哪些行为的影响呢?

  • 传记,就跟历史一样,可能会导引出某个实际的、良心的行动。
  • 传记是有启发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生活的指引。

最后,作者介绍了如何阅读像新闻、报纸等当前事件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像《读者文摘》这类摘要性读物的作用:

浓缩的唯一功能就是激励我们去阅读原著。


本章的大纲笔记如下所示:

  • 历史的多重含义
    • 事实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fact)
      • 事实是无法阅读的
    • 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tacts)
      • 历史书有很多种书写记录的方式
        • 收集特定事件或时期的相关资料,称作那个时期或事件的历史
        • 口头采访当事人的口述记录,称作那个事件或那些参与者的历史
    • 更狭义与更广义的含义
      • 狭义,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
      • 广义,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赞同,但我们还是强调历史的基本是叙事的,所谓的事指的就是“故事”,这两个字能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含意。
  • 难以捉摸的史实
    • 想知道历史上真正发生了什么事非常困难
      • 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件。
      • 所有事件的目击者都死了,他们所提的证据也不是在庭上提出的——也就是没有受到严格、仔细的规范。
      • 这样的证人经常在猜测、推想、估算、设定与假设。
      • 我们没法看到他们的脸孔,好推测他们是否在撒谎(就算我们真的能这样判断一个人的话)。
      • 他们也没有经过严格检验。没有人能保证他们真的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 历史的理论
    • 历史比较接近小说,而非科学。
      • 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
      • 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
      • 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
      • 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像是上帝掌管人间的事物一样,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
    • 历史根本就没有模式可循
      •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因为历史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 我们认为每一种历史的写作都必定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为了追求真相,我们必须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行
  • 历史中的普遍性
    • 关于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不见得总能读到一种以上的书。
    • 我们阅读修昔底德的历史,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在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影响力
    •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
    • 历史不像诗那样有普遍性。历史与事件有关,诗却不必如此。但是一本好的历史书仍然是有普遍性的。
    • 修昔底德说过,他写历史的原因是:希望经由他所观察到的错误,以及他个人受到的灾难与国家所受到的苦楚,将来的人们不会重蹈覆辙。
    • 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
      • 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 第二,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 阅读历史书要提出的问题
    • 在阅读历史时,我们也要像阅读论说性作品一样,提出基本的问题。
      • 第一个问题关心的是,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
        • 如果我们要把历史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
        • 当然,如果我们要批评这本书,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没谈到的是什么
      • 第二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
        • 他将整本书依照年代、时期或世代区分为不同的章节?还是按照其他的规则定出章节
        • 他是不是在这一章中谈那个时期的经济历史,而在别章中谈战争、宗教运动与文学作品的产生?其中哪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
        • 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些,如果我们能从他的故事章节中发现他最重视的部分,我们就能更了解他。
    • 批评历史有两种方式
      • 我们可以批评——但永远要在我们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后——这本历史书不够逼真。
      • 另一方面,我们会认为——尤其是我们对这方面的主题有特殊研究时——作者误用了资料。
  • 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
    • 传记是一个真人的故事。这种作品一直以来就是有混合的传统,因此也保持着混杂的特性。
    • 传记也跟历史一样有同样的问题。读者也要问同样的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所谓真实包含哪些条件?——这也是在读任何一本书时都要提出的问题。
    • 传记有很多种类型。
      • 定案本”(definitive)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
      • 授权本”(authorized)传记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样的工作通常是由继承人,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朋友来负责的。因为他们的写作态度很小心,因此这个人所犯的错,或是达到的成就都会经过润饰。
      • 剩下的是介于定案本与授权本之间的传记。或许我们可以称这种传记是一般的传记
      • 有些传记是教诲式的,含有道德目的。现在很少人写这类传记了,以前却很普遍。
    • 自传还是会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作者的真面目。
    • 自传在写得过火时,会陷入所谓“感情谬误”(pathetic fallacy)的状态中,但这用不着过度担心。
    • 所谓正式的(formal)自传并不是什么新的文学形式。
      • 从来就没有人能让自己完全摆脱自己的作品。
      • 蒙田说过:“并不是我在塑造我的作品,而是我的作品在塑造我。任何人都能从我的书中认识我,也从我身上认识我的书。”
      • 惠特曼谈到他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时说:“这不只是一本书,接触到这本书时,也就是接触到一个生命。”
    • 在阅读传记与自传时还有其他的重点吗?
      • 用不着花上一堆时间来研究作者并未言明的秘密
      • 尽可能去阅读你能找到的资料,包括他对自己一生的描述(如果他写过)。
      • 阅读传记就像阅读历史,也像阅读历史的原因。
      • 对于任何自传都要有一点怀疑心,同时别忘了,在你还不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妄下论断。
    • “这本书与我何干?”
      • 传记,就跟历史一样,可能会导引出某个实际的、良心的行动。
      • 传记是有启发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生活的指引。
  •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 分析阅读的规则适用于任何作品,而不只是书,分析阅读并不是永远都有必要的。
    • 但是在阅读时,四个基本问题是一定要提出来的。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知道当前确实发生了些什么事
      • 所谓当前发生的事件(current events),也就是跟“新闻”这两个字很类似。
      • 我们要如何获得新闻,又如何知道我们获得的新闻是真实的?
        • 我们也无法确定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事实。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 我们只能仰赖他人的报导。所谓记者,就是能掌握一小范围内所发生的事,再将这些事在报纸、杂志或书中报导出来的人。我们的资讯来源就要靠他们了
        • 最重要的是,在阅读当前事件的报导时,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
        • 要知道他写作的心态是什么
    • 了解记者心中戴着什么样的过滤器,我们一定要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与任何一种报导现状的作品都有关。这些问题是:
      • (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 书衣上通常就会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出来了。
        • 就算没有出现在封面,也会出现在作者的前言中。
      • (2)他想要说服谁?
        • 这本书是不是写给那些“知道内情的人”(in the know)——你是其中一个吗?
        • 那本书是不是写给一小群读过作者的描绘之后能快速采取某种行动的读者,或者,就是为一般人写的?
        • 如果你并不属于作者所诉求的对象,可能你就不会有兴趣阅读这样的一本书。
      •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 许多作者只是为了同意他看法的读者而写书。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假设,读这样的书只会使你光火而已。
        • 巴兹尔·威利(Basil Willey)在《17世纪背景》(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ackground)一书中说:
        • 想要知道一个人惯用的假设是极为困难的,所谓‘以教条为事实’,在运用形上学的帮助以及长期苦思之后,你会发现教条就是教条,却绝不是事实。
        • 无论如何,阅读当代作品时,我们不会有时空的隔阂,因此我们除了要厘清作者心中的过滤器之外,也要弄清楚自己的想法才行。
      •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 你要问作者是否使用了什么特殊的语言?在阅读杂志或报纸时,这个问题尤其重要。阅读所有当代历史书的时候也用得上这个问题
      •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 你所阅读的这位报导作者真的知道事实吗?是否知道被报导的人物私下的思想与决定?他有足够的知识以写出一篇公平客观的报导吗
    • 就阅读这类书而言,整理一堆“规则”还比不上归纳为一句警告。这个警告就是:读者要擦亮眼睛(Caveat lector)
  • 关于文摘的注意事项
    • 我们阅读报纸、杂志,甚至广告,主要都是为了获得资讯。这些资料的量太大了,今天已没有人有时间去阅读所有的资讯,顶多阅读一小部分而已。
    • 对《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这类出版品来说,这样的杂志声称要给读者一种浓缩的形式,让我们将注意力由一般杂志转移到一册塞满资讯的小本杂志上。
    • 浓缩的唯一功能就是激励我们去阅读原著。
    • 至于一般的作品,浓缩是可行的,而且通常要比原著还好。因为一般的文字主要都是与资讯有关的。
    • 最后我们还是得阅读这些经过摘要的新闻与资讯的期刊。如果我们希望获得资讯,不论摘要已经做得多好,我们还是无法避免阅读这件事。
    • 如果一千页的作品摘成九百页,这样的问题不大。如果一千页的文字浓缩成十页或甚至一页,那么到底留下来的是些什么东西就是个大问题了。

结构性的思维导图如下所示: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乐爸爸总结

春节的时候,乐爸爸的堂哥拿着一本《邓小平传》的大块头书在读,对于这样的书,乐爸爸真的是望而却步,太厚重、太严肃了。不过看了这篇文章的总结之后,让我对于如何阅读理解一本传记又有了不少新的认知。要了解一个历史伟人,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了解,并且经常性的问自己一些问题,也许更容易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