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笔记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给我们的要求就是要:积极主动。主动学习可以促进我们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知识体系可以促进我们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又能帮我们更高效地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章的内容特别实用,我们辛辛苦苦的搭建知识体系,其实最好的知识内化方式就是将这个体系进行输出,输出的形式包括很多: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写作、演讲、教会别人,从而可以帮助以更多的人,对于搭建知识体系来说,我们的输出就是:

  • 但对搭建知识体系来说,最有效的3项输出是
    • 对A1/A2来说,最有效的输出是体验与反思。
    • 对前因后果来说,最有效的输出是写作。
    • 对适用边界来说,最有效的输出是教会别人。

接下来,这章提到了一个对于职场中人很核心的问题:

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换工作,不要太囿于从前的工作职位,去尽力发掘自己拥有的能力,然后将这些能力组合成新的形式,找出可以运用这些能力的工作。

其实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一些能力是不变的, 不变的东西——职场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ies,简称KC)。

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能力都可以归入7类核心能力,分别是:

  • 沟通表达的能力;
  • 信息处理的能力;
  • 运用科技的能力;
  • 计划组织的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团队合作的能力;
  • 数学概念的能力。

我们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应该要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而拆书帮将职场能力分为4组,每组5项能力,合计为20项 。

  • 沟通力
    • SC1表达能力
      • 有效传递信息,包括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和运用工具等
    • SC2主动倾听能力
      • 理解他人,甚至理解他人未明确说出的动机和目的等
    • SC3提问能力
      • 擅长通过提问来探求信息、展示专业、引导话题、获取好感等
    • SC4说服能力
      • 说服他人购买产品,或改变他人的想法、行为等(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
    • SC5谈判能力
      • 拉拢大家,解决分歧
  • 关系力
    • SC6社交洞察力
      • 敏感于他人的情绪和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反应,并能根据他人行动来调整
    • SC7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
      • 与他人建立建设性的,合作的关系,并能持久维持
    • SC8服务意识
      • 以对方为中心,努力理解对方,主动寻找帮助对方的方法
    • SC9激励自己与他人
      • 具备较高的成就动机、执着、自信、乐观,并能感染和影响他人的态度
    • SC10团队协作能力
      • 与他人有效交流,为了功能的目标努力
  • 信息力
    • SC11获取信息
      • 观察、接收或从各种相关的渠道获取信息,并评估信息质量
    • SC12分析及整理信息
      • 把事物或行动按照特定顺序(规律)来安排,通过分类、评估、鉴别(不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察觉变化来约定信息
    • SC13计划组织能力
      • 确立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排出优先顺序,并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表现
    • SC14决策和解决问题
      • 澄清并界定问题,分析背景及原因,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并跟进和评估结果
    • SC15超越见识的能力
      • 能够应用自己行业及客户行业的最新科技及知识
  • 顾问力
    • SC16思维流畅
      • 就指定主题可以产生大量点子(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正确或有创新)
    • SC17归纳能力
      • 能够将零碎信息整合为一般规律,包括找出貌似无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关联
    • SC18演绎能力
      • 把一般规律用于特殊问题
    • SC19辅导能力
      • 确定他人学习需求,设计培训和辅导项目,指导、指点他人。
    • SC20超越思路能力
      • 能够预见问题,能够给他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职场核心能力KC

经验经过反思和追问,可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才能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联结和行动,才会内化成能力。行动带来新的经验,阅读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

乐爸爸觉得,下面的内容在你进行写作输出时非常有用,特别的提炼出了其中的重点大纲,如下所示:

经验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 经验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 ——查尔斯·汉迪
  • 体验反思
    • 对于知识体系中的A1/A2,最有效的主动学习是“体验反思”。
      • (本书中,我们将“体验”和“经验”当成一回事。
      • 在学习的当下,A1是过去,A2在未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动形成了体验/经验,再加以反思,规划新的A2,于是不断体验和反思。)
    • 无论是第二章说的“体验反思循环”,还是第五章提到的“库伯学习圈”,都强调经验与反思不可偏废,知与行要相互促进,形成循环。
    • 在拆书帮RIA现场学习中,拆书家除了催化学习者A1、A2之外,还要精心设计A3,
      • 促动现场演练,比如案例分析、场景演练、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设计“在学中用、即学即练、现场反馈”的学习环节,其用意也在强化体验反思。
    • 在大量教学相长的实践基础上,我们还发现,若有条件,还可以再加上A4和A5
      • A4是“在用中学”,最佳形式是一群人在限时(比如1个月)的条件下,一起实践同主题的A2,具体可以是个性化的目标,也可以是与A2同样的任务,大家要互相督促。
      • A5是“复盘”,大家约定在1个月后共同对实践情况进行检核、讨论和深入反思,然后,再校正目标、调整行动。
  • 写作
    • 写作是非常高效的主动学习,尤其有助于强化对知识体系中前因后果的梳理。
    • 对致用类学习来说,写作包括写卡片和写文章
      • 美国高中历史课的论文是这样写的:
        • 先定一个主题,确定论点,
        • 然后针对这个主题提问、查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回答这些问题。
        • 查资料的过程中要不断用卡片记录。老师特别要求不能记在电脑上,必须用卡片。
        • 一篇论文要多少张卡片呢?九年级要求至少70张,十年级要求不少于100张,十一年级要求180张以上。
        • 最后写论文的时候,基本就是把卡片推敲排序、连缀成文
      • 虽然有很多人推崇卡片法,但几乎没有人说明卡片应该怎么写,只强调要多记、勤记、定期整理
        • 其实,只是摘录原书或记录随感的效率很低。
      • 3张便签就是现成的卡片。在对便签法的基本规则和标准比较熟练之后,你可以试着找感觉:在写便签时,想着这张便签以后可以作为写作灵感或者写作素材
        • I便签可以记录文章观点或论述要点,
        • A1便签可以记录很现成的案例(实际写作时再改编),
        • A2便签记录接地气的目标和应用,不要总在理论或理念层面打转。
        • 如果你也希望写出来的文字能从现象到原理不断折返,从方法论到工具穿越自如,扎实又有趣,好用又好读,
        • 那么将3类便签加工为一篇篇短文章(几百字即可)是极好的锻炼。
  • 如何写1000字以上的文章
    • 文章字数较多之后,通常不会只有一个知识点。
    • 第四章讲到把相关知识点通过前因后果、适用边界、A1和A2链接榫(sǔn)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写长文章,就是这个过程的外显化
    • 史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这句话非常精到,通常“线性展开的语句”就是前因后果的不断延伸。所以写作会极大提升我们梳理前因后果的能力。
    • 可以借鉴“四步成文法”。
      • 第1步:立意
        • 先有一个核心信息(你对某事的观点或建议),为它加工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和A2。
        • 然后试着调整这些要素的顺序(试试先讲故事/案例怎么样),
        • 问问自己是先推销问题还是先推销解决方案。
      • 第2步:扩充
        • 添加一个相关(相近或相反)的信息点,可以是横向延伸的信息点,也可以是纵向延伸的信息点。
        • 然后综合考虑两个信息的关系,各自的前因后果怎样相联,不同的适用边界有何区别。
        • 日后笔力渐强,你可以增加更多的信息点。信息点越多,写法会越发复杂,但是基本思路并无不同。
      • 第3步:推演
        • 包括引证(图书和权威)、举例(自己或他人的A1)、支流(枝——节外生枝,引——引人入胜,横——妙趣横生)……
      • 第4步:包装
        • 包括增加故事(考虑细节和冲突),增加趣味(常用热点和文化),升华主题,润色文笔
    • 而关于写作,最重要的建议是:现在就开始写,尽可能多写。
  • 教会别人
    • 第三章讲到,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习促进者,因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会别人”。
      • 首先,教会别人与写一篇好文章一样,需要深度加工你输出的信息
      • 其次,相较于写文章,教人的门槛更低、机会更多、灵活度更大
      • 最后,教会别人的过程有助于自我强化对知识体系中的适用边界的界定
    • 如果你把自己看作学习促进者,在思考适用边界时,一定会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反面的例子?如果我要教会学习者,他们可能提出的质疑或挑战是什么?
      • 用(使用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要这样做,具体需要哪些条件?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条件是不管用的?学习者在加工A2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 边(旁敲边鼓):有没有接近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人/书/领域如何看待类似问题?学习者可能会将之附会为旧知吗?
      • 界(楚界汉河):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我怎样跟学习者清晰地说明其区别?
    • 养成读书时就想着如何教会别人的习惯,会大大提升对适用边界4类问题的思考质量。就算自己想不到,学习者也会帮你想到。

我觉得这篇内容给了我们如何运用卡片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参考,不过实际要真正用起来,仍然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这章写得还是不够详细。

本章导图如步所示,记得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在新窗口中打开”,这样可以看到大图。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乐爸爸总结

成人应该是以致用为主来学习的,在选书方面,应该以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为主。比如编程遇到困境,可以去找一些解决相关方面的书来读一读,也不用全部读完,选重点的部分来读。在解决问题之后,最好将解决的过程记下来,输出为文章,或者教会别人,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内化。这一章写作技巧,让乐爸爸觉得很受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