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笔记

《当下的力量》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笔记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过去未来之中。比如有的人常常在等着一个发财的机会,这并没有错,但是他们往往太在意这个机会,以致于完全没有关注到当下,机会到来了,却白白流失了。

但是人怎么能没有理想?人如果连未来也不敢想,与行尸走肉何异?人如果不能常常回忆过去,活着的意义在哪?说得更接近生活一点?我怎么能不焦虑我月底要还的信用卡呢?马上618了,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怎么能不焦虑没有钱呢?

其实人生在世,财色名食睡哪能不顾及呢?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回忆与憧憬同样也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人们的压力大多都是源于自身,比如作者说: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创造这种内心的分裂并与之共存是精神失常的行为。每个人都在这样做的事实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合理的。


你的目标是否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你把当下当成达到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否夺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应带给你的欢乐?你是否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要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所以我们要用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来照亮自己,不要被思维的洪流带着我们到处打转,然后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大多数人将生活当成生命,觉得生活好就是对生命负责,作者认为:


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但是你不能改善你的生命。

生命是最主要的。生命是你内心最深刻的存在。它是圆满而完美的。

你的生活状况由你所处的环境和你的体验所组成。


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的替代品。
通往生命和本体的唯一途径是当下。你就像一个建筑师,你应该关注的是地基,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地面建筑上。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究竟什么才是当下的力量?


它是你临在的力量,是你从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的意识。
对过去的注意力越集中,你越能赋予它更多的能量,也就越有可能从它身上创造出一个“自我”。

注意力是重要的,但不是对过去的关注。
请关注你的当下,你当下的行为、反应、情感、思维、情绪、恐惧和欲望。

过去存在于你心中。如果你能够在当下时刻观察所有的这些事情,不带批判,不加分析,那你就是以当下的力量处理过去,并且将它化解。

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
 

如何确实无力改变当下的状况,该怎么办?比如确实无力在北京买套房子,还要生活吗?

不要抱怨,因为:


抱怨通常是人们对本然不接受的表现。当你在抱怨时,你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
当你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
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或大声说出你的想法来改变这种情况;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就接纳它,其他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的。
 

然后:


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事情能改变你的“此地”和“此时”,并且你不能使自己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那么请放下内心所有的抗拒而完全地接受你的“此地”和“此时”吧。
那个喜欢感觉痛苦、怨恨和愧疚的虚假而不幸的自我会因此而无法生存。这叫作臣服。臣服不是懦弱。

在臣服中有很大的力量。只有臣服的人才有精神力量。通过臣服,你将会从内心上摆脱这种情况。然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在没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局面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自由了。
 

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放下抗拒与怨恨,安心赚钱,好好做事,等待机会,这就是臣服,然后进入当下。


你感到忧虑吗?你是否经常想到“万一”?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在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并创造了恐惧。

总觉得这一章字字诛心,句句都值得回味与反思,因此大纲也摘得有点多,希望能多多的复习。

这一章的练习方法相当有用,


仅仅通过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你就可以停止这种有害健康和生活的疯狂行为。

关注你的呼吸。感受空气从你的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你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大脑想象和投射的),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

问问你自己,你此刻有什么问题,不是明年、明天或5分钟之后,而是现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

你可以应付当下发生的事,但是你却无法应付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也没有这个必要。

在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时,你需要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或者资源都会在那里,不是在现在之前或之后。
 

大纲如下:

  •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 1.
      • 即便我完全接受“时间是一种幻象”这一观点,那么这又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仍然必须生活在一个完全由时间控制的世界里。
      • 当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当下并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同时,当你能感觉到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此愉悦时,那么我可以说你已经从时间中解脱了。
    • 2.
      • 但是明天我仍然需要支付我的账单,而且我还会像其他人一样不断地变老并最终死亡。所以,我怎么能说我从时间中解脱了呢?
      • 从时间中解脱就是:从你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你所能想象的最为深刻的意识转变。
      •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这种意识的转变会发生得很戏剧化、很彻底,并只一次就能完成。
      • 它通常是在人们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并且对痛苦臣服时而发生。不过大多数的人必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达到。
      • 当你初步觉察到无时间的意识状态时,你就会在时间和临在两者之间不断地徘徊。
      • 随着你这种当下意识的逐渐增强,你就会逐渐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而不是集中在过去和未来,并且,任何时候当你意识到你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你就已经进入了当下
      • 在你完全进入当下之前,也就是说在你能够保持完全有意识的临在之前,你会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临在的状态和思维认同的状态之间徘徊一段时间。
      • 每当你丧失当下时刻时,就一再地回到当下,这样不断地重复。最后,临在会成为你的主要意识状态。
  •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 3.
      • 你所谓的不同程度的无意识状态是什么意思?
    •  
      • 大部分清醒的人也仅仅在普通的无意识状态和深层的无意识状态中来回转换。
      • 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指的是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
      • 这是大部分人所处的正常状态。
      • 当事情出差错了或自我受到威胁了,当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战、威胁或损失(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或当你的亲密关系发生冲突时,普通无意识的不安状态会转变为深层无意识的痛苦——这是一种更为剧烈、更为明显的痛苦或不幸的状态。
        • 这是普通无意识的强化版本,它们的种类相同,只是无意识的程度不同。
        • 在普通的无意识状态下,对本然的习惯性抗拒或否认会创造大部分人认为是正常生活状态的不安和不满。当这种抗拒通过一些挑战或威胁得到加强时,它就会引发愤怒、剧烈的恐惧、攻击和抑郁等强烈的消极情绪。
        • 深层的无意识通常指的是痛苦之身被激活并且你被它所控制。如果没有深层的无意识,身体暴力是不可能出现的。
      • 衡量你意识水平的最好指标是:你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一个已经无意识的人会变得更加无意识,一个有意识的人会变得更加有意识。
      • 所以当事情进展相对顺利时,在日常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你会在临在的力量中成长,它会在你体内和你周围产生一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有很高的振动频率。无意识、消极心态或暴力无法进入这种状态或在它之内无法生存,就像黑暗无法在光线下生存一样。
      • 当你学会作为你的思维和情绪的观察者时——这是临在的重要部分——你可能会为你感受到的普通无意识的背景噪声而大吃一惊,你也会意识到你的内在很少真正地感觉到自在与放松。在思维的层面,你可能会发现以判断、不满和心理投射等形式出现的内心抗拒,它使你远离当下。在情绪的层面,你可能会发现大量的不安、压力、烦闷或紧张。这些都是在思维的习惯性抗拒模式下产生的。
  • 他们在寻找什么
    • 你为什么经常焦虑呢?
      • 耶稣经常这么问他的弟子们。“难道焦虑会让你活得更久吗?”
      • 佛陀也说,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无止境的欲望。
      • 对当下时刻的抗拒与本体意识的丧失有密切的联系。
        • 弗洛伊德同样承认这种焦虑情绪的存在,在著作《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中,他谈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引发这种情绪的根本原因以及从它之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
  •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 3.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呢?
    •  
      • 变得有意识。观察不安、不满和紧张的情绪如何经由不必要的批判、对本然的抗拒和否定当下而在你之内产生。
      • 当你将意识之光投入无意识之中时,任何无意识的事情都会瓦解。
      • 一旦你知道如何处理普通的无意识时,你的临在之光就会变得更亮,你也会更容易地应付深深的无意识状态。
      • 但是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是很难察觉的,因为它是如此的普遍。
      • 通过自我观察来养成监控自己思维和情绪状态的习惯。
      • 此刻我很自在吗?”你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或者你可以问:“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请像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地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
      • 如果你内在没问题,外界才会正常顺利。首要的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
        • 将你的注意力导向内在。观察你的内心所发生的事情。
        • 你的大脑在创造什么样的思维?你有何感觉?
        •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上。你有紧张的感觉吗?
        • 一旦你发现了一些低度、不安的背景噪声,请观察你以何种方式回避、抗拒或否认生命来否定当下。
  • 从不快乐中解脱
    • 仔细观察你的内在。那里是否有一些轻微的怨恨和不情愿的迹象呢?如果有,请从心理以及情绪两个层面去观察它。
    • 关于某种情况,你思维所创造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请观察你的情绪,这是你身体对这些观点所做出的反应。请感受一下这些情绪。你觉得开心还是烦恼?这是一个你会选择让它进入你内在的能量吗?你有选择吗?
    • 你正在抗拒本然。你将当下时刻看成敌人。你在你的内心和外界制造了不快乐和冲突。你的不快乐不仅污染了你的内心世界和你周围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还污染了与你不可分割的人类集体的精神。我们这个地球的污染只不过是内心污染的外在投射:上百万个无意识的人没有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担负起责任。
    • 任何消极的内心状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通过共鸣原则,它会在其他人身上引发潜在的消极心态,除非他们具有免疫能力——高度的意识。
    • 4.
      • 依你的建议,我们应该如何摆脱这种消极的心态?
      • 就是丢掉!你是如何丢掉在手中燃烧的煤炭的?你是如何丢掉身上沉重而无用的包袱的?如果你认识到你不想再遭受痛苦
      • 深层的无意识状态(如痛苦之身)或其他深度的痛苦(如丧失所爱之人),通常只有当你接纳并保持持续关注,即保持你的临在意识之光时,才能得到改变。
    • 5.
      • 如果你称一些情绪为消极的,如你先前所解释的,你不是创造了一个判断好与坏的二元对立吗?
      • 不。当你的思维将当下时刻判定为坏的时候,这个极性就已经被创造了;然后这种判断就引发了消极的情绪。
    • 6.
      • 但是如果你说有些情绪是消极的,那么你的意思是说它们不应该存在,我们不应该有这些情绪吗?我对此的理解是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拥有任何情绪,而不是判断它们的好与坏,或者我们不应该拥有它们。我们感到怨恨、愤怒、郁闷等都是可以的——否则我们将会陷入压抑状态,我们的内心就会有冲突或是否定。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
      • 当然是这样的。一旦一个思维模式、一个情绪或者反应存在时,我们就应该接受它
      • 你那时没有足够的意识来做出选择。这不是一个判断,只是一个事实。
      • 你会选择一种使你脱离自然的幸福状态、脱离生命内在欢乐的思想或情绪吗?任何这样的情绪,我们都称之为消极的情绪,简单地说就是不好的情绪。这并不是说“你不该这么做”的那种不好,而只是客观评述,就像说胃痛一样。
      • 人类是一个精神失常并且非常病态的物种。这不是批判,而是事实。还有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类在疯狂之下是有理智的,而现在你就可以找到一些治疗和拯救方法。
      • 当你接受了你的怨恨、压抑和愤怒时,你不再被迫盲目地将它们付诸行动,而你也不太会将它们投射在其他人身上。这的确是真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欺骗你自己。
      • 因为当你练习接纳一段时间之后,你需要再继续向下一个阶段迈进,那个不再创造这些消极情绪的阶段。
      • 在你的大脑中,你有了想法,认为每件事都很好,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又不能真正地相信它,所以那种陈旧的、抗拒的思维——情绪模式仍然存在。这就是让你感觉不好的原因。
    • 7.
      • 那也没什么不好。
      • 一旦你认识到某种食物让你恶心,你还会继续吃这种食物,并还声称恶心的感觉很好吗?
  •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安于当下
    • 7.
      • 你能再多举些普通无意识状态的例子吗?
      • 试着觉察你自己是否用语言或是思想在抱怨一个你身处的状况,或是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你的环境、你的生活情境甚至天气。
        • 抱怨通常是人们对本然不接受的表现。当你在抱怨时,你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
        • 当你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
        • 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或大声说出你的想法来改变这种情况;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就接纳它,其他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的。
      • 如果你发现你的“此时此地”变得无法忍受并且使你非常不开心,这时你有三种选择:
        • 从这种状况中离开,改变它,或者完全接受它。
        • 如果你想对你的生命负责任的话,你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同时必须现在就做出选择。
        • 然后,你就应该接受你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没有借口。
        • 没有消极的态度。没有精神上的污染。保持你内在空间的清洁。
      • 如果你采取任何行动——离开或者改变你的情况,首先请放下消极的情绪,如果可能的话,请完全地放下。由深刻观察而采取的行动比由消极心态引发的行动更为有效。
      • 行动总比不行动好,尤其是当你陷入不幸之中很久时。如果你所采取的行动是错误的,至少你会从中学到教训,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个错误了。如果仍然陷于其中,你就会一无所获。
      • 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事情能改变你的“此地”和“此时”,并且你不能使自己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那么请放下内心所有的抗拒而完全地接受你的“此地”和“此时”吧。
        • 那个喜欢感觉痛苦、怨恨和愧疚的虚假而不幸的自我会因此而无法生存。这叫作臣服。臣服不是懦弱。
        • 在臣服中有很大的力量。只有臣服的人才有精神力量。通过臣服,你将会从内心上摆脱这种情况。然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在没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局面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自由了。
      • 完全接受你此刻的消极、懒惰或被动,如果这是你的选择的话。
        • 请充分地享受它,请尽可能地懒惰吧。如果你完全进入这种状态并变得有意识,你将会很快从这种状态中脱身。不管哪一种方式,你都没有内在的冲突,没有在抗拒,也没有消极负面的心态。
      • 你的压力很大吗?你是否太忙于进入未来,而把当下变成你达到未来目标的手段?
        •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
          • 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创造这种内心的分裂并与之共存是精神失常的行为。每个人都在这样做的事实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合理的。
          • 当你工作、跑步时,全力地去做吧。充分享受能量的流动以及那个时刻的高能量。
        • 现在,你就不会有压力了,也不会将自己一分为二了。
          • 就是在动、在工作、在跑,并且充分地享受它。或者,索性丢下所有的事情安静地在公园的长凳上坐着。
            • 但是,当你这样做时,请观察你的思维。它可能会说:“你应该去工作。你正在浪费时间。”请观察你的思维,并冲着它微笑。
      • 就让过去消失吧,你并不需要它。只有在过去与现在有绝对关联时才去引用它。充分地感受当下的力量以及本体的完整性。感受你的临在吧。
      • 你感到忧虑吗?你是否经常想到“万一”?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在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并创造了恐惧。
    • 练习方法:
      • 仅仅通过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你就可以停止这种有害健康和生活的疯狂行为。
      • 关注你的呼吸。感受空气从你的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你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大脑想象和投射的),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
      • 问问你自己,你此刻有什么问题,不是明年、明天或5分钟之后,而是现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
      • 你可以应付当下发生的事,但是你却无法应付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也没有这个必要。
      • 在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时,你需要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或者资源都会在那里,不是在现在之前或之后。
    • 你的目标是否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你把当下当成达到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否夺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应带给你的欢乐?你是否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
      •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要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 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但是你不能改善你的生命。
      • 生命是最主要的。生命是你内心最深刻的存在。它是圆满而完美的。
      • 你的生活状况由你所处的环境和你的体验所组成。
        • 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的替代品。
        • 通往生命和本体的唯一途径是当下。你就像一个建筑师,你应该关注的是地基,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地面建筑上。
      • 比如,许多人一直在等待发财。它是不会在未来实现的。
      • 当你尊重、认可并完全接受你当下的事实——无论你在哪儿,你是谁,现在你正在做什么——当你完全接受你所拥有的东西,你会对你所拥有的、对本然心存感激。
      • 而对当下和此刻生命的完整性心存感激,才是真正的富裕。富裕不会在未来到来,但它会在适当的时刻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你面前。
    • 当你察觉到自己陷入了等待之中时,请迅速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如果你身处当下时刻,你就不会需要等待任何事情。
    • 这种基于思维认同的虚假和不幸的自我是需要时间而生存的。它知道当下是它的克星,所以感觉受到极大的威胁。它将会尽它最大的努力将你带离当下,让你陷入时间之中。
  •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 8.
      • 我能理解你所说的真理,但是我认为我们仍然必须在生命的旅程中有一些目标,否则我们就会毫无目的地漂流。但是目标意味着未来,不是吗?我们应该如何将目标与活在当下相协调?
      • 当你旅行的时候,知道你要去哪里或者至少知道大致的方向,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别忘了:关于你旅行的唯一真实的事情就是你在当下时刻所走的那一步。这才是一切。
      • 你的生命旅程有一个外在目的和一个内在目的。
        • 外在目的是达到你的目标,完成这个或成就那个,这当然和未来有关。
          •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和你在未来将采取的行动占据了你太多的注意力,并且对你来说,它们比你现在所采取的步骤更为重要时,那你就失去了你旅程的内在目的。
        • 内在目的与你去的地方或你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它与你如何做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 它与你的未来没有关系,但是与你此刻意识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 外在目的属于时间和空间的水平维度;内在目的则关乎无时间的当下时刻的垂直维度。
        • 你外在的旅程可能包含着上百万个步伐;你内在的旅程却只有一步——你现在正在行动的那一步。
          • 随着你更多地意识到这一步,你会认识到它已经包含了其他所有的步骤以及你的目标,然后这一步就转变成一个完美的表述,一个绝美和有极佳质量的行动。
      • 它将会带着你进入本体,本体之光将会穿越它。这就是你内在旅程的目标和成就,一个航向你自己的旅程
    • 9.
      • 我们达到外在目的很重要吗?世俗的成功或失败重要吗?
      • 外在目的就像一个游戏,你可能会不断地去玩,因为你喜欢它。但在你外在目的完全失败的同时,你的内在目的有可能取得成功。
        • 反之,更常见的是外在很富裕,内心却很贫乏。
        • 或者如耶稣所说:“赢了全世界,却丢了灵魂。”
        • 当然,最终所有的外在目的迟早都会失败,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受万物的无常规律的限制
          • 外在的目的不会给你持久的满足,越早意识到这一点对你来说越有利。
          • 当你看到了你外在目标的限制时,你就会放弃你的那种不现实的期待——期待它会使你开心——而你也能让它屈从于你的内在目的了。
  •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 10.
      • 你之前提到过,思考或谈论过去是逃避当下的一种方式。但是除了我们能记住的过去或与之认同的过去,是否还有其他层面的过去根植于我们心中呢?我所指的是那些制约我们生命的无意识的过去,特别是我们孩提时的体验。此外,还有文化的制约,这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时期有关。所有这些事情决定着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反应、我们的思维、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如何对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有意识,或如何摆脱它们呢?这个过程要花多长的时间?而且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还剩下什么?
      • 不管无意识的过去当中有什么是你需要了解的,当下时刻的挑战都将会使它浮出水面。
        • 如果你试图探究过去,它将会变成一个无底洞,永远探究不完。
        • 你可能会想,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了解过去或者摆脱过去,换言之,你以为未来终将会把你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 这是一个幻象。只有当下才能把你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 更多的时间不会把你从时间中解放出来。获取当下的力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 11.
      •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
    • 答:
      • 它是你临在的力量,是你从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的意识。
        • 对过去的注意力越集中,你越能赋予它更多的能量,也就越有可能从它身上创造出一个“自我”。
      • 注意力是重要的,但不是对过去的关注。
        • 请关注你的当下,你当下的行为、反应、情感、思维、情绪、恐惧和欲望。
        • 过去存在于你心中。如果你能够在当下时刻观察所有的这些事情,不带批判,不加分析,那你就是以当下的力量处理过去,并且将它化解。
        • 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
    • 12.
      • 难道我们了解过去不是有助于了解我们做事的原因,了解我们做出反应的方式吗?或者为什么我们会无意识地在人际关系中制造一些戏码和特殊的模式?
      • 随着你对当下的事实变得更有意识,你可能会突然洞察到你某些行为方式,比如,为什么你爱情关系的发展会遵循一定的模式,并且你可能会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或把它们看得更清楚。
      • 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你当下临在的意识。
        • 它会化解过去。它是一个转化的媒介。所以不要试着理解过去,只要尽可能地感受当下时刻就好了。
        • 过去不会在你的临在中生存,它只会生存在你意识缺席的状态中。

总结

人太容易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游荡了,思绪时而甜时而苦,深深的进入当下固然是好,但是过于超凡脱俗是否又不利于在社会上生存。比如我们中国的古话:水至清则无鱼….,长江黄河同时存在自有同时存在的道理,一个清,一个浊,都是世界上的存在。其实只要不抗拒就好,如果长江泛滥,黄河决堤,那可就是生灵涂炭了,换成我们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

深深的进入当下,其实我们古人早就有总结,在世的修行人们,事来应过,物来识过,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