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笔记

《当下的力量》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笔记

这一章的内容,很玄乎,如果对《道德经》有较深入的研究,应该容易弄懂。否则,可能需要反复多看次次,再读读《道德经》相关的参考书。

未显示化状态,在张德芬老师的序言中,称之为“道”,就是道德经的道。不可言说,难以名状。

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或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

因为道,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状态,因此它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存在于每一个本体之中,我们平常人被思维所左右,它虽然存在于本体,我们却感觉不到,接触不到道。

《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显化状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德经的释义种类非常多,有些是修金丹大道的释义,有些是个人修为的释义,有些是治国平天下方面的释义,所以最好选择比较权威的,我从百度上找来的释义如下:

c

究竟什么是道呢?

道德经25章有介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如下:


有一种物体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无双无对,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勉强把它形容为“大”。“大”是指不停地运转、变幻,也就是说它无处不在、无远不至,穿行于古往今来、八荒六合,到达极远处又返回事物的根本。正因为道是如此无穷无尽,所以说道很大,从而遵循于道的天、地、人都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道不可言说,不可名其状,生于虚无的状态,道生一是产生了有,有无相生,即道与一是一体两面的。本章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介绍语句:


在宇宙产生之前,也就是所谓的大爆炸之前,并没有一个巨大的空间等待着物体出现好来占据它。当时因为没有事物存在,所以也没有空间,只有未显化状态——“一”。当“一”生万物时,空间突然存在,并且使得万物开始展现。

未显示化状态是一,而一其实也是道的一种未显化出来的状态,然后才一生二,二生三,物质世界生成了。

熟悉编程的朋友,可以将道看作是变量的 undefined状态,一是null状态,undefined是未定义状态,null是无值状态。先有undefined状态,然后才会生生出null状态。undefined状态也是null状态,但null状态不能等同于undefined状态。

本章的内容就是指,让我们如何回到道的状态,道无处不在,如何保持与道的接触呢?

请先看看大纲,有详细的修炼方法和概念解释。

  • 深深地进入你的体内
    • 请确保身体的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
    • 在你呼吸时,请感受下腹部轻微的收缩与扩张。
    • 然后,请关注你整个身体内的能量场。
    • 别去思考它——感受它就可以了。
    • 这样做,你就可以从自己的思维中收回意识。
    • 如果你觉得我之前描述过的“光亮”观想法有用的话,也可以使用它。
    • 如果可能,请丢掉任何的想象,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感受上。
    • 再可能的话,请你停止任何有关身体的意象。
    • 这样,你所剩下的就是包容一切的临在感和本体感,你也会感觉到内在身体的无边无界。
    • 然后,请你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这种感觉上,并与其融为一体,与能量场融为一体,这样就不会再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二元性,你和你身体的二元性。
    • 这时,内体和外体的区别也消失了,所谓的内在身体已经不存在了。通过深深地进入你的身体,你就可超越你的身体。
    • 只要你觉得舒适,就尽量停留在这个纯粹存在的领域内;然后再次关注你的身体、你的呼吸和你的身体感觉。睁开眼睛,以一种冥想的方式观察你周围的环境几分钟,也就是说,不从心理上去给它们贴标签,而继续感受你的内在身体。
    • 生命因分裂演化而造成多样性之前的那种无差别状态。我们可以称它为未显化状态——万物的无形源头,众生的内在存在。这是一种深深的宁静与和平的领域,有着喜悦和充沛的活力。无论何时当你处于临在状态,你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光变得透明,而这光就是从这种源头中发散出来的纯意识。你就会了解光不但从未与你分离,而且它就是你的本质。
  • 气的源头
    • 1.问
      • 在东方,这种未显化状态是否被称为气,一种宇宙生命能量?
      • 不,它不是。
      • 未显化状态是气的来源。气是你身体内部的能量场,是你的外体和源头之间的桥梁。它处于显化状态(也就是这个形式世界)和未显化状态当中。
      • 气是动态的,未显化状态则是静止的。
      • 当你达到了一个绝对的静止状态时,你就已经超越了你的内在身体,超越了气,而来到了无形的源头——未显化状态。
      • 气是未显化状态和物质世界之间的桥梁。
      • 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体内,你可能会达到这种境界,这个合一的状态。
      • 在这里,物质世界融入了未显化状态,而未显化状态以气的能量流形成了物质世界。
      • 这是生与死的交点。当你的意识被导向外在时,思维和这个物质世界就成了主导;当你的意识导向内在时,它就会感知到自己的源头而回到了未显化状态,那里是它的家。
      • 然后,当你的意识再度回到这个显化的世界中时,你又重新开始了这种刚才被你暂时放弃的形式身份。在这里,你有名字、过去、生活情境和未来。但是,关键一点,你不再是过去的你:
      •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处于你内在的本质,它与这个世界是合一的,它从未离开过你。
    • 现在,请做这种修炼
      •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百分之百地将你的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和你的思维上。
      • 在内在保持一些注意力。我已经谈论过这个问题了。当你在做一些日常活动时,特别是当你与人交往或当你与大自然接触时,请去感受你的内在身体,去感受你体内深处的宁静。
      • 将你体内的大门打开。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保持对未显化状态的觉知。
      • 你可以感觉到生活背景中的一种深深的平和感,一种无论发生什么都永远不会消失的宁静。
      • 你将成为未显化和显化、上帝与世界之间的桥梁。这就是所谓的开悟:一种与源头的联结状态。
  • 无梦睡眠
    • 当你进入深层的无梦睡眠时,你就进入了这种未显化的状态。你与源头融为一体。你从这种状态中获取了回到显化世界的生命能量,它可以让你在这个分离形式的世界中支持一段时间。
    • 在无梦睡眠的状态中,你不是有意识地进入这种状态的。
    • 你能想象以全意识进入无梦睡眠状态的情形吗?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状态没有内容。
    • 直到你有意识地进入未显化状态时,它才会将你解放出来。
    • 所以将你的内在身体作为大门,通过这扇大门进入未显化状态,将这扇大门敞开,这样你就会时刻与源头保持联系。
    • 内在身体是无时间性的。如果你感受不到你的内在身体,请利用其他的大门,虽然最终它们都是同一扇门。
  • 其他的大门
    • 当下可被看成是进入未显化状态的主要的大门。它是进入其他任何大门,包括内在身体的关键部分。在当下,如果你不能强烈地感受你的临在,你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
    • 当你通过高度临在时刻的觉知而瓦解了心理时间时,你就直接地或间接地意识到了未显化状态。
      • 直接的方面,你感觉它就像你有意识的临在的强大力量和光芒——没有内容,只有临在。
      • 间接的方面,在整个感官领域,你觉察到了这种未显化状态。换句话说,你感受到了每个生物、每枝花朵、每块石头内的神圣本质,同时你会了解:“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神圣。”
  • 另外一扇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是停止思维活动。这个过程可以从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进行一次有意识的深呼吸,或是专心地观赏一朵花,这样就不会有心理评论出现了。
  • 有许多种方法可用来在思维流之中创造间隙。这就是冥想的真谛。
  • 当你高度临在时,你就不需要关切思维的停止,因为那时思维活动会自动停息。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当下时刻是进入每扇大门的关键的原因。
  • 臣服——放下对本然(事实)的心理——情绪的抗拒,同样也可以成为进入不显化状态的一扇大门。
    • 内心的抗拒会将你与其他人、与你自己、与你周围的世界分开。
    • 它加强了小我所赖以生存的孤立感。你孤立的感觉越强烈,你就会越多地受限于显化状态,受限于由孤立形式组成的世界。
    • 你困在形式的世界里越深,你的形式身份就越坚固,越难以逾越。
    • 大门紧闭了,你切断了与内在维度——深层维度的联系。
    • 而在臣服的状态中,你的形式身份软化了,同时变得比较透明,这样未显化状态就会透过你的身体展现。
    • 爱不是一扇大门,它是通过这扇大门进入世界的东西。
  • 寂静
    • 2.问
      • 除了你刚才提到的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大门?
      • 未显化状态不是独立于显化状态的。未显化状态弥漫在整个世界,但是它掩饰得如此完美,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完全错过了它。
      • 请在声音源头和归处的寂静中寻找它。将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寂静上而不是声音上。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的寂静,会创造内在的寂静:思维停止了。大门正在打开。
      • 每一种声音都源于寂静,又消失在寂静中,它所存在的每一刻,都被寂静围绕着。寂静创造了声音。
      • 未显化状态是以寂静临在于这个世界上。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它的身上。
      • 即使你在与别人谈话,你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间隔上,这样,寂静的范围就会在你的体内扩展。
      • 除非你能够进入寂静状态,否则你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寂静上。寂静在外,定静在内,你已进入了未显化的世界。
  • 空间
    • 就像声音离开了寂静就无法存在一样,如果没有无物(nothing),没有安置物体的空间,物体也不会存在。
      • 每一个物体或身体都源于无物,并被无物包围,最终又会回到无物状态。
      • 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的坚固特性其实是我们的一种错觉。
      • 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坚固的东西,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几乎都有百分之百的空间。
      • 而且,原子之间的距离,以原子的大小来说真是巨大无比,即使在原子内部也有巨大的空间。这种感觉更像振动的频率,而不是坚固物体的粒子,或更像一个音符。
      • 佛教徒2 500年前就知道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的本质都是空。
      • 未显化状态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作为寂静存在,它还作为空间充斥于这整个物质世界中。
    • 就像寂静一样,我们很容易忽略空间。每个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空间里的事物上,谁会注意空间本身呢?
    • “无物”只有在你不去理解或掌握它的时候,才能成为你进入未显化状态的一扇大门。
    • 空间中没有“存在”。“存在”(to exist)字面上的意思是“显现”(to stand out)。你不可能去理解空间,因为它不会显现。尽管空间不存在,但是它却使得别的东西得以存在。宁静也不存在,未显化状态也不存在。
    • 请你去“意识”那些围绕着你的空间,别去思考它。感觉它就可以了。请关注“无物”。
    • 空间里的物体(如家具、墙等)相对应的是你的思维“物体”:观点、情绪和感受。而空间的对应物是使你思维“物体”存在的意识,就像空间使得万物存在一样。
    • 所以如果你将你的注意力从事物——空间的物体上移开,你就会自动地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上移开。换句话说,你不可能同时去思考空间而又觉知到空间——宁静也是一样。
    • 但是通过觉知你周围的空间,你会同时意识到无思维的空间,纯意识的空间:未显化状态。这就是对空间的沉思如何变成一扇大门的方法。
    • 空间和宁静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相同的“无物”。他们是内部空间和内部寂静的外显。就是定静,也是孕育万物的温床。
    • 如果你有意识地与未显化状态相联结,你将会珍惜、热爱并深深地尊重显化状态和显化状态下的每一个生命形式,因为它们都是超越形式的那个合一生命的一种表达。
    • 你同样也会知道,每一个生命形式最终都会消失。总之,世间的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用耶稣的话说,“你已经征服了世界”,或者用佛陀的话说,“你已经到达了彼岸”。
  • 空间和时间的真正本质
    • 请想一想:如果这个世界上除了宁静之外别无他物,那么宁静就不存在了;
    • 你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宁静。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才会产生宁静。
    • 同样,如果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空间之外别无他物,那就不会有空间。
    • 将你自己想象成一个意识点,你在广袤的太空中飘浮——没有星星,没有银河,只有空空的空间。
    • 突然间,空间不会再如此广阔,它将不复存在。这时,空间中也不会有速度和运动的存在。距离和空间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参照点。
    • 空间正如老子所称的在“道”中,“一生二”的那一刻产生,而在“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空间变得越来越广阔。所以世界和空间是同时产生的。
    • 离开了空间,任何事情将不会存在,然而空间却是无物。
    • 在宇宙产生之前,也就是所谓的大爆炸之前,并没有一个巨大的空间等待着物体出现好来占据它。当时因为没有事物存在,所以也没有空间,只有未显化状态——“一”。当“一”生万物时,空间突然存在,并且使得万物开始展现。
    • 这个空间源于哪里呢?它是上帝为了宇宙而创造的吗?当然不是。空间就是无物,所以它从未被创造过。
    • 更令人敬畏和惊讶的是无限宽广的空间本身,空间的深度和寂静造就了所有的伟大。没有东西比空间的广阔和宁静更为壮观了。然而,空间是什么?空无,广大的空无。
    • 我们通过思维和感觉所感知到的宇宙空间,就是未显化状态本身的外显状态。
    • 它是上帝的“身体”,而且最大的奥秘就是:寂静和广阔造就了宇宙,但是它们不仅仅存在于空间之中,还存于你之内。
    • 当你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时,就会遇到这种无思维的宁静的内在空间。
    • 在你的内在,它无限深,但并不是无限广。空间的无限广其实是对无限深的一种误解,无限深是一个超越现实的属性。
    • 爱因斯坦说,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离的。我不是很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我认为他是说时间是空间的第四维度。他称之为“时空连续体”。
      • 是的,你在外所感知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幻象,但是它们包含着一个核心的事实。它们是上帝的两个属性:无限和永恒,然而在你感知上,好像他们存在于你之外。
      • 在你之内,空间和时间都有其对应物,揭露它们自己的和你的真正本质。
        • 空间的内在对应是寂静,无限深入无念的领域。
        • 时间的内在对应物是临在,永恒的当下的意识。
        • 记住,它们之间其实并没有区别。
        • 当空间和时间作为未显化状态——无念和临在——在内在被实现时,外部空间和时间继续存在,但是它们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世界,
        • 同样继续存在,但是它不会再约束你。
      • 因此,世界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世界中,而是在于超越世界。
      • 就像如果空间内没有物体,你就不会意识到空间一样,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实现未显化状态而存在的。
      • 你可能听过佛教徒说:“借假修真。”未显化状态通过这个世界并最终通过你,才能知晓它自己。因为你,宇宙的神圣目的才会展示出来。你是多么的重要!

总结

本章具有一些哲学思想,由于我本人研究不太够,因此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要进入道的未显化状态,我们需要安静,静极见天心,自然神明致,静到极处,自然见到,也就是未显化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寂静、无梦睡眠进入未显化状态。我们可以让自己臣服达到静的状态,或者说是临在状态。道无处不在,只是人类看不到它的存在,它存在于虚无之中,在道中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的,在现存的显化状态的对立面,就是未显化状态,比如房间除物品之外的空间,就是道存在的空间。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如下:

  • 空间的内在对应是寂静,无限深入无念的领域。
  • 时间的内在对应物是临在,永恒的当下的意识。
  • 记住,它们之间其实并没有区别。
  • 当空间和时间作为未显化状态——无念和临在——在内在被实现时,外部空间和时间继续存在,但是它们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需要仔细玩味的一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