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对于竖立正确的爱情观,如何维系爱情关系,如何获得真爱,具有相当启发性的作用。 内容颠覆了我的以往的认知,想一想确实是瞒有道理的。
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年轻无知阶段追寻的爱情,确实是在追求一种心理的满足,或者肉体的欢愉。人生在世,不找个对象,实在是一种缺失。
从小大家就有这个认知,在这个世界上,男女搭配,天经地义。他们希望对方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到达圆满的状态。这样的爱情所带来的美满其实是短暂的,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
真正的拯救是成就满足,是和平,是生命的圆满。它就是做你自己,在你的体内感受没有对立面的美善。在这种状态中,你本体的喜悦不依赖于任何外界的事物;真正的拯救是了解到,你是那个滋生万物的无时间、无形式的至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啰啰嗦嗦的讲了很多,每一句话都好像万分有道理,但看完之后才发现,作者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时间和思维,制造了太多的幻相,它们让我们认为自己不圆满,需要时间来达到那圆满的状态。但实际上真正能抵达圆满的就是进入当下。感受自己一呼一吸之间与内在身体的当下。
作者从人的原始本性上来说明为什么人们要追求浪漫的爱情关系,对二元终结的渴望,回到整体圆满的状态。但是这是一种思维在寻求安全感与认同感之下的爱情关系,很多人在经历了爱情的美满后,就又陷入了婚姻的围城,甚至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但其实真爱不是这样的,真爱是没有二元对立的。 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它是拯救自我的替代品,短期内,它带给你的感觉还真像被拯救。
我们常常听说,如果夫妻两个都性如烈火,很容易就吵架或更甚。如果有一方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时刻,不要让思维和痛苦之身控制了你。并放意识到思维之流中,就如作者所说的:
当你通过接受事实而让批判停止时,你就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了。你就已经为爱、喜悦、和平创造了空间。首先,停止批判你自己,然后,停止批判你的伴侣。爱情最伟大的催化剂就是完全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去批判或以任何方式去改变他或她。
其实我们不能想着去改变对方,我们要在有意识的临在状态之下,请放下所有的批判,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你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
给别人和你自己一些空间,这一点非常关键。没有这个空间,爱情之花不会盛开。
作者接下来对女性如何开悟,如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了详说,比如作者认为:
为了超越思维,并与存在的现实重新接触,我们需要各种不同的素质:臣服,不批判,接受生命而不是抗拒生命,温柔地拥抱万物。所有这些素质都更加贴近女性原则。
本书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洋洋洒洒的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小我、思维、痛苦之身给我们造成的各种情绪,各种错误的认知,我们唯有深深的进入当下,保持高度的临在意识,才能瓦解这些负面的因素。大纲如下所示:
- 随处进入当下
- 1.问
- “拯救就在此时此地”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我甚至不知道“拯救”的意思。
- 答
- 大部分人追求肉体上的欢愉或者各种形式的心理满足,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事情会使他们幸福或者会将他们从恐惧或匮乏的感觉中解放出来。
- 真正的拯救是成就满足,是和平,是生命的圆满。
- 它就是做你自己,在你的体内感受没有对立面的美善。
- 在这种状态中,你本体的喜悦不依赖于任何外界的事物;真正的拯救是了解到,你是那个滋生万物的无时间、无形式的至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真正的拯救是一种自由状态——从恐惧、痛苦、匮乏和不满的感觉中解脱,从所有的欲望需求、占据和依赖中解放出来。
- 它是从强迫性思维、消极心态,最重要的是,从以心理需求形成的过去和未来中解脱。
- 你视时间为达到救赎的手段,事实上时间是救赎的最大障碍。你认为,此刻由于你还不够圆满或不够好,所以你不能从你的现实情况中到达那里,
- 实际上,此时此地是你到达那里的唯一途径。通过认识到你已经在那里了,你才能达到那里。
- 当你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去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找到神了。
- 所以拯救的方法不止一个:你可以利用任何一个条件,但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条件。然而,获取拯救的大门却只有一个:进入当下。离开当下时刻你就无法得到拯救。
- 1.问
- 爱与恨的关系
- 除非你拥有当下时刻的意识频率,否则你所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爱情关系,都会有缺陷并最终失调。
- 我在这里所说的是浪漫的爱情关系——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因为它是超越大脑而产生的。爱是难以持久不变的,就像有意识的人一样,非常稀少。不过当思维流产生空隙时,我们可能对爱有惊鸿一瞥。
- 沉溺上瘾和追寻圆满
- 2.问
- 我们为什么会对其他人沉溺上瘾呢?
- 答:
- 造成这种生理渴望的根本原因是有关心灵方面的:对二元终结的渴望,回到整体圆满的状态。在生理方面,性结合使你最能接近这种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性在生理方面能提供令人最满足的体验的原因。
- 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它是拯救自我的替代品,短期内,它带给你的感觉还真像被拯救。
- 在心理方面,缺乏和不完整的感觉甚至比在生理方面还要强烈。只要你认同你的思维,你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
- 2.问
- 从上瘾到开悟的爱情关系
- 3.问
- 我们能将上瘾的爱情关系转化成真正的爱情关系吗?
- 答
- 可以。请将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当下时刻,这会使你更多地感受临在并加强你的存在感。不管你是一个人生活还是与你的伴侣一起生活,这都是关键点。
- 为了使爱情之花盛开,你的临在之光需要足够强大,这样你就不会再被思维和痛苦之身所控制,而误以为它们就是你了。
- 将你自己看成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理噪声之下的宁静,痛苦之下的爱和欢乐,这就是自由、拯救和开悟。
- 为了从痛苦之身中解放出来,你需要将临在带进痛苦之中,从而改变痛苦。为了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你需要变成你思维和行为的沉默的观察者,尤其是观察你思维的重复模式和小我所扮演的角色。
- 如果我们不投注自我感到思维中,思维就会失去它的强迫性——强迫性的批判,进而拒绝接纳事实,并创造冲突、戏剧性事件和新的痛苦。
- 事实上,当你通过接受事实而让批判停止时,你就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了。你就已经为爱、喜悦、和平创造了空间。
- 首先,停止批判你自己,然后,停止批判你的伴侣。
- 爱情最伟大的催化剂就是完全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去批判或以任何方式去改变他或她。这样,你就立即超越了小我。
- 所有的思维游戏和沉溺依赖都将消失。
- 爱是一种本体的状态。你的爱不在你身外,你的爱在你之内。
- 你永远不会失去它,它也不会离开你。爱不需要依赖一个人、一个外在的形式才能存在。
- 在你临在的定静中,你可以感觉到你的无形式和无时间的本质,就是赋予你肉体生命的那个未显化状态。
- 这样,你就能感觉到在其他人和其他生物内的相同深度的生命。
- 你的观察超越了形式和分离的屏障。这就是合一的体现。这就是爱。
- 爱是非选择性的,就像太阳也是非选择性的一样。它不会对某人有特殊待遇。它不是排他的。排他性不是神的爱,而是小我的爱。
- 如果某人对你的爱的反应比其他人对你的爱的反应更清晰、更深,并且你对这个人也有着同样的感觉,这时,我们可以说你和他或她是在爱情关系中。你和那个人的联结,和你与公车上坐在你的旁边的人,或鸟、树、花的联结都是一样的,只是你对这种联结感受的程度不一样。
- 当你们进行身体亲密接触,或者当你们共同见证孩子出生的奇迹,或面临死亡,或者当你们其中一人患重病时——任何时候,当你的思维无能为力时,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这时,你的本体——通常被掩埋在思维之下——就会出现,而真正的交流就有可能了。
- 真正的交流是共享的合一的实现,也就是爱。通常,这种情况会很快消失,除非你能足够长时间地进入当下并排除你思维和它陈旧的模式。
- 尽管这种短暂的感受是可能的,但是除非你永久地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而你的临在意识强烈到足以瓦解痛苦之身,或至少成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否则爱情之花不会永久盛开。
- 3.问
- 在爱情关系中灵修
- 由于人类越来越多地认同他们的思维,所以大部分人际关系不是扎根于本体之中,这也因而成为痛苦的源头并导致了问题和冲突。
- 数百万人现在过着单身生活,或者成为单身父亲或母亲,无法再建立爱情关系或者不愿意重蹈覆辙。其他人则从一段关系走到另外一段关系,在欢乐——痛苦的周期里挣扎,不断地从异性那里追求满足和不可捉摸的目标。
- 每一个危机不仅代表着危险,也蕴藏着机会。如果爱情关系强化了自我思维模式并激活了痛苦之身,你为什么不接受这个事实而要去逃避呢?
- 为什么不去与关系共存,而要去避免亲密关系或继续幻想理想伴侣的出现,来解决你的问题或给你满足感?除非你完全承认或接受所有事实,否则隐藏于危机背后的机会就不会展现。
- 只要你拒绝它们,只要你逃避它们或者希望事情变得不同,机会的大门就永远不会向你打开。同时你仍然会陷入这种情况之中,而在未来这种情况要么不变,要么会进一步地恶化。
- 承认和接受这些事实,也会使你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比如说,当你觉知你们的关系不和谐并承认这种不和谐时,通过你的觉知,新的因素就会产生,而这种不和谐关系也会随之改变。
- 当你觉知你自己变得不平和时,这份觉知就会创造出一个宁静空间,它用爱和温柔围绕着这些不平和,从而将你的不平和转变成平静。
- 只要涉及内在的转变,你是无法去“做”什么的。你不能改变你自己,当然也不能改变你的伴侣或其他人。你所能做的就是为这种变化创造一个空间,让变化得以发生,并让恩典与爱进入。
- 无论何时,保持对当下这一刻的觉知,尤其是对你内心状态的觉知。如果你愤怒,请感知你的愤怒。
- 如果你观察到了你伴侣的无意识行为,请用你的爱去承认这个事实,这样你就不会对它做出反应。
- 无意识和觉知无法长久共存——即使这种觉知只来自于另一方,而非做出无意识行为的那一方。
- 如果你对你伴侣的所有无意识行为都做出反应,你自己就会变得无意识,但是如果你能记得去觉知你的反应,你就不会迷失。
- 人类面临着进化发展的巨大压力,因为这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而生存的唯一机会。
- 如果你能承认爱情关系不是为了让你更幸福,而是让你更有意识,那么这种关系反而会为你提供拯救机会。
- 你也会与更高意识相结合,而这更高的意识正是想通过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对于那些保持陈旧意识模式的人来说,他们将会经历更多的痛苦、暴力、迷惑和疯狂。
- 4.问
- 如你所建议的,我想,在爱情关系中灵修,需要两个人一起来做吧。比如,我的伴侣仍然表现出嫉妒和控制的旧模式。我已经多次向他指出这个问题了,可他就是看不到。
- 答
- 你的开悟不需要去等待这个世界变得明智,或别人变得有意识。不要相互指责对方的无意识行为。
- 有时你可以指正伴侣的行为,但如果你非常警惕,非常有意识,你就可以这样做的同时,不受小我的干扰——不带责备、控诉或好胜心。
- 当你的伴侣做出无意识的行为时,请放下所有的批判。
- 放下批判并不是指你没有认识到障碍和无意识行为。它是指,承认无意识行为而不对其做出反应或判断。这样,你可以完全地从反应中解放出来,或是做出反应,但完全保持觉知。
- 这个觉知创造了一个空间。在其中,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反应,并且允许其存在。
- 你不是与黑暗作战,而是将光亮带进黑暗之中。
- 不是向幻象做出反应,而是在发现幻象的同时洞察它。
- 带着觉知就会为爱的存在创造一个明净的空间,同时让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人保持其本来面目。这是最好的转化的催化剂。
- 如果你这么做,你的伴侣也无法再无意识地和你共处了。
- 放下批判并不是指你没有认识到障碍和无意识行为。它是指,承认无意识行为而不对其做出反应或判断。这样,你可以完全地从反应中解放出来,或是做出反应,但完全保持觉知。
- 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你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请保持临在。
- 责备、防御、攻击——所有用来加强或保护小我或满足小我需求的方式在此将会变得多余。给别人和你自己一些空间,这一点非常关键。没有这个空间,爱情之花不会盛开。
- 如果在你身上没有爱和欢乐的散发,没有对万物的临在和敞开的话,你就没有开悟。判断是否开悟的另外一个方法是,看一个人在困难或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或当事情出错时如何行事。
- 女人的敌意可以让男人警觉,从而让他走出自己的思维认同状态,进入当下时刻,而不是进一步认同思维或变得更为无意识。
- 女人可以选择不成为痛苦之身,而在自己身上观察情绪上的痛苦,因此获取当下的力量并转化痛苦。
- 这可以防止她强制性地、自动化地将痛苦向外投射。然后,她应该向她的伴侣表达她的感受。
- 它接受每一件事情并转化每一件事情。这样,这扇大门就会为她开启,通过这扇大门,她就能轻易地与他一起共同进入那个纯意识的宁静空间。
- 它接受每一件事情并转化每一件事情。这样,这扇大门就会为她开启,通过这扇大门,她就能轻易地与他一起共同进入那个纯意识的宁静空间。
-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开悟
- 5.问
- 开悟的障碍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是一样的吗?
- 答
- 是的,但是重点不一样。总的来说,女人更容易去感受,去进入她的内在身体,所以她会自然地比男人更为贴近存在,更接近开悟状态。
- 在《道德经》这本迄今最古老的、最深奥的书中,“道”(可以被翻译成“本体”),被描述成“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 天生地,女人就比男人更加贴近存在,因为她们实际上体现了这种未显化状态。
- 而且,万事万物最终会回到源头上来。“万事在道中消失,又存在于道中”。
- 因为源头被视为是女性,所以在心理学和神话中,女性代表着原始的黑暗和光明两方面,女神或圣母有两个方面:她赋予生命,她又收回生命。
- 为了超越思维,并与存在的现实重新接触,我们需要各种不同的素质:臣服,不批判,接受生命而不是抗拒生命,温柔地拥抱万物。所有这些素质都更加贴近女性原则。
- 思维能量是很坚固、很刚硬的,本体能量则柔和而谦让,但是最终,本体能量比思维能量更强有力。
- 思维掌控我们的文明,然而本体却控制我们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甚至超乎地球上的生命。
- 本体具有很强的智能,它的有形表现就是我们的物质世界。
- 虽然女人本能地更加贴近本体,但是男人同样能在他们内在接触到本体。
- 绝大部分男人和女人仍然被他们的思维所控制:认同于思考者和痛苦之身。这当然是阻止开悟和真爱绽放的障碍。
- 一个普遍的规则是,男人最大的障碍是思维,女人最大的障碍是痛苦之身,虽然在极少数个别的情况下,相反的情况也成立,或两种情况相同。
- 5.问
- 瓦解女性的集体痛苦之身
- 6.问
- 为什么痛苦之身对女性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障碍?
- 答
- 痛苦之身通常有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
- 个人层面是个人通过过去所遭受的情感痛苦而积累起来的;
- 集体层面是人类集体心灵经过数千年以来的疾病、折磨、战争、谋杀、残暴和疯狂所积累起来的痛苦。
- 在经期,女人常常被痛苦之身所控制。这种痛苦之身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会很容易使你对它无意识地认同。然后你被一种占据你内在空间的能量所控制,它假想是你,当然,它根本不是。
- 接近全意识状态的女性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并且在未来几年还要迅速增长。
- 女人重新获取了这种她们与生俱来的功能:作为显化状态和未显化状态之间,身体和心灵之间的桥梁,因此她们会比男人更容易接近开悟。作为女人,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转化痛苦之身,使它不再存在于你和你真正的自我之间,不再存在于你和你的本质之间
- 当你在处理痛苦之身时,如果你能感受到强烈的临在,你同样会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
- 第一件需要记住的事是:只要你从痛苦中汲取你的身份认同,你就无法从痛苦中解放出来。
- 只要你部分的自我感是来自你情绪痛苦的话,你就会无意识地抗拒或破坏治愈你痛苦的努力。为什么?
-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要保持你的完整感,而痛苦却是你关键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对它保持觉知。
- 真理是真正的力量,是在当下这一刻:它就是你临在的力量。一旦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认识到该为自己内在空间负责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并且过去不能阻挡当下的力量。
- 所以请不要用痛苦之身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是要利用它作为开悟的工具,将它转变成意识。转变痛苦的最好时期就是在月经期。
- 如果它是一种情绪,请感受它背后的能量,并认识到它就是你的痛苦之身。同时,保持你的觉知并感受意识临在和它的力量。如果你将你的临在注入任何一种情绪,它将会很快地平息并转化。
- 别让痛苦之身利用你的思维,并控制你的思想。观察它。在你的体内直接感受它的能量。如你所知,全然的关注意味着全然接受。
- 通过这种持续的关注和全面的接受,痛苦就会被转化成意识,这个过程就像这样:当一块木材放入火中或靠近火时,它就变成了火。
- 如果你的男性伴侣有足够的意识,他就能帮助你练习在经期保持意识和转化痛苦的方法。当你被痛苦之身无意识地认同时,如果他能保持临在,那么你将会很快地与他一起重新进入意识状态。
- 这样,永久的高意识的能量场就会出现在你们之间。没有错觉、没有痛苦、没有冲突,只有真实的你们,只有爱。这就是你们爱情关系的神圣的和超越的目标的实现。
- 痛苦之身通常有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
- 6.问
- 放弃和你自己的关系
- 7.问
- 当一个人充满意识时,他仍然需要爱情关系吗?这个人仍然会被女人吸引吗?离开了男人,女人仍然会感到不完整吗?
- 答
- 在本体状态中,男人和女人是一个整体。你的形式层面可能仍然有一定的需求,但是本体却没有。它已然完整圆满了。如果这些需求被满足了,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被满足,对你深层的内在状态影响不大。
- 所以对于一个开悟的人来说,如果他或她对异性的需求没有满足,在其本体的外部形式上,很可能会有缺憾或不完整感,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他们却是完整、满足与平和的。
- 8.问
- 开悟对于同性恋来说是个帮助还是个障碍?或者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 答
- 随着一个人进入成人期,由于发现自己不同的性取向,会让他放弃对社会制约模式下的思想和行为的认同。这将会自动提高他的意识水平,从而使他的意识水平比绝大部分无意识的人的意识水平高。
-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局外人、与别人不协调或被人拒绝会使生活变得困难,但也会使他具有开悟的优势。他几乎是被迫从无意识中摆脱出来的。
- 9.问
- 在你与其他人建立爱情关系之前,你应该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或爱你自己,这是对的吗?
- 答
-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全面地接受当下。这样,你就安于这里,在此时此刻,感到自在。
- 你为什么不能成为你自己?当你与自己建立关系时,你就将你自己一分为二:“我”和“我自己”,主体和客体。这种由思维创造的二元性是你生活中所有问题和冲突的根源。
- 在开悟状态中,你就是你自己,你与你自己合二为一。
- 你不会批判你自己,你不会为你自己感到遗憾,你不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你不会爱你自己,你也不会恨你自己。
- 开悟,不会再有一个需要你去保护、防卫和喂养的自己了。
- 你不会再有一种关系:就是你与你自己的关系。一旦你放弃了这种关系,你所有的其他关系都将会是爱的关系。
- 7.问
总结
可以说当下这把利器,让我们对人性看得更穿一些,随时保持一个觉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能清醒认知,感觉确实有如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