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 笔记

《当下的力量》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 笔记

人活在世上,幸福和不幸是如影随行的,遇到幸福的事,不要过于欢喜;而遇到不幸的事,也不要过于消极和抗拒,要沉着应对。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福祸相依。

如果我们从思维的观点来看福与祸,是有好与坏之分的,而从较高意识的角度来看的话,所有的情境都是正的。更为准确地说:它们不正也不负。它们就是它们的样子。而当你完全接受本然——这是唯一明智的生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好”和“坏”了,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坏”在内的恶。

当我们发生了不幸的祸的事情时,思维一般会呈现消极和抗拒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而正确的作法是你只是允许事实的存在,对当下的宽恕甚至比对过去的宽恕更为重要。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就如佛教中的说法,生命是无常的,有生必有灭,生生灭灭,循环不止。

无常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也是你生活中将会遇到的所有情况的一个特点

佛陀教导说,你的幸福同时也是一种痛苦或不满足。幸福与它的对立面是不可分的。这是说,你的幸福和不幸是一个整体,只是时间的幻象将它们分开了而已。

本章的内容颇有禅意,感觉作者像是一个禅师来告诉你如何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内容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需要好好的揣摩。大纲如下所示:

  •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 1.
      • 快乐和内在的平和之间有区别吗?
      • 是的。快乐取决于被认知为正面的情况,而内在的平和则不是。
    • 2.
      • 我们是不是不可能只将正面的情况带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的态度和思维一直都是正面的,我们就只会显化正面、积极的事情,不是吗?
    • 答:
      • 无论何时,当负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时,在它下面都有着深刻的教训,尽管当时你可能看不到。
      • 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情境都是正的。更为准确地说:它们不正也不负。它们就是它们的样子。而当你完全接受本然——这是唯一明智的生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好”和“坏”了,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坏”在内的恶。
    • 3.
      • 对我来说,这听起来就像否认事实和自欺欺人。当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和我亲密的人身上时——意外、疾病、某种痛苦或死亡,我可以假装它一点也不坏。但是事实是,这是坏事,所以为什么要去否认呢?
      • 你没有在假装任何事情。你只是允许事实的存在,就是这样。这种“允许事实存在”的做法会使你超越有抗拒模式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创造正和负。这是宽恕的关键。
      • 对当下的宽恕甚至比对过去的宽恕更为重要。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 4.
      • 如果是一个我能有所作为的情况呢?我怎么能在容许事实存在的同时,又去改变它呢?
      • 做你必须做的事情,同时,接受它的存在。由于思维和抗拒是同义词,接受事实会使你立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并使你重新与本体联结。
      • 这样,做事的小我动机——恐惧、贪婪、控制、防卫或发展虚假的自我感——都将会停止活动。
      • 通过那些看似邪恶的东西,本体的意识被唤醒,痛苦转变成了内心的平静。
      • 世界上所有邪恶和痛苦的最终结果,就是迫使人类认识到他们超越名字和肉身的真正本质。
      • 因此,那些通过我们有限的知识面而被认知成邪恶的东西,其实是善的一部分。
      • 然而除非你宽恕,它是不会降临在你身上的。如果你不宽恕,邪恶就不会被改变,它还是邪恶。
      • 通过宽恕,即承认过去和现在的事实存在,转变邪恶的奇迹不仅仅会发生在你内在,而且还会发生在你之外。在你之内和你周围会出现一个强烈临在的宁静空间。
  • 生命戏剧的终结
    • 5.
      • 在接受事实和内心平静的状态下,即使你不再称它为“坏”,但是从普通意识的角度来说,所谓的不好的事情仍然会进入你的生命中,是这样吗?
      • 人们生活中大部分不好的事情都是由于无意识而引起的。它们是小我创造的,有时我称它们为“戏剧性事件”。当你完全处于意识状态,戏剧性事件就不会再进入你的生活。
      • 大部分人都会有他们钟情的戏剧性事件。他们的故事就是他们的身份。小我控制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全部的自我感都投诸于戏剧事件中。
      • 甚至,他们对答案、解决和治疗方案的探索——通常是不成功的——也变成了戏剧事件的一部分。他们抗拒和害怕得最多的,就是戏剧事件的终结。只要被思维控制,他们抗拒的和害怕的,就是从戏剧事件中清醒过来。
      • 当你完全接受当下的事实,你生活中的所有戏剧事件就会终结。
  • 生命的无常和循环
    • 所有的痛苦都是小我创造的,都是由于抗拒而产生的。只要你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你就会仍然受限于循环的本质和无常的规则,但是你不再将它看成坏事,它就是它。
    • 通过承认万物的本然,接受这些事实,你的内心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超越好与坏的喜悦。这就是本体的喜悦,上帝的宁静。
    •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就是成功的循环;当事情变得糟糕时,就是失败的循环。
    • 这时你必须放弃一些事情,以便为新事物的产生创造空间,为事情的转机创造空间。
    • 如果你抗拒这些事情,你就是拒绝与你生命之流一起向前进,就会遭受痛苦。
    • 如果认为向上的发展才是好的,向下的发展是坏的,这是不对的,只有思维才会这样做判断。
      • 生长通常被看成是积极的,但是没有东西会永远生长。
      • 如果任何形式的生长不断向前发展,最终都会变成怪物或变得具有毁灭性。
      • 有衰退才会有新的成长。
      • 生长与衰老两者相互依赖。
    • 宇宙的循环本质与万事万物的无常性紧密相连。佛陀将此作为其教诲的主要部分。所有的情况都是高度不稳定的,都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或者如佛陀所指出的,无常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也是你生活中将会遇到的所有情况的一个特点。它将会改变、消失或不再满足你。
    • 当思维依赖的和认同的某个条件或情况改变或消失时,思维就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它会执着于消失的情况并抗拒它的改变。这种感觉就像是从你身上撕裂某个肢体一样痛苦。
    • 佛陀教导说,你的幸福同时也是一种痛苦或不满足。幸福与它的对立面是不可分的。这是说,你的幸福和不幸是一个整体,只是时间的幻象将它们分开了而已。
    • 外界的事物不会永远地满足你的需求,它们只会暂时地和表面上地满足你,但是你也许要多次体验这些失望后,才能认识到这些事实。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
    • 一位佛教徒告诉我:“过去20年来,我学到的所有东西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凡生者必灭。”当然他的意思是:我学会了不去抗拒本然,学会了接受当下,学会了接受万物无常的本质,因此我找到了宁静。
    • 从外在世界获得的幸福永远不会深刻,它只是你本体喜悦的苍白的反映;只有当你进入无抗拒状态时,你才会找到内在的宁静。本体会让你超越思维的两个对立极,将你从对形式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即使你周围的所有事情都瓦解倒塌,你仍然能感到内心的深深的宁静。你可能无法快乐,但是你的内心却很平和。
  • 利用和放弃消极心态
    • 所有内心的抗拒都是各种形式的消极体验。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抗拒。这样说来,这两个词几乎是同义词。
    • 小我相信通过消极心态可以操纵现实,得到它所想要的。它相信通过消极心态,能吸引好的情境或消除不好的情境。
    • 《奇迹课程》(A Course in Miracles)正确地指出,无论何时当你不开心时,你其实是抱有一个无意识的观点,就是你的“不开心”会买到你所想要的。
    • 消极心态没有任何作用。它不但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是阻碍;它不会消除不利条件,而是让不利条件持续不散。消极心态的唯一“用处”就是加强小我,这就是为什么小我喜欢它的原因。
    • 请观察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让它们教你如何接受现实,向当下臣服。让它们教你如何获得本体意识,教你成为你自己,使你变得更为真实。让它们教你如何生活,如何面临死亡,而且无惧生死。
    • 6.
      • 消极的情绪不会包含重要的信息吗?比如,如果我经常感到抑郁,这可能是我的生活出了问题的信号,并且这可能会迫使我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做一些改变。所以我需要倾听我的情绪在告诉我什么,而不是把它看成消极的东西。
      • 是的,消极情绪的重复出现有时的确包含着重要的信息,疾病也是一样。但是你所做的任何改变,不管是与你的工作、爱情,还是周围的环境有关,这些改变都是表面上的,除非你的改变是在意识层面发生的。
      • 当你有了一定的临在意识,你就不再需要消极心态来告诉你,在你的生活情境中还需要什么。
      • 但只要消极心态存在,就要利用它,将它作为一种提醒你变得更为临在的信号。
    • 7.
      • 我们该如何阻止消极心态的产生?当它产生时,我们又该如何去摆脱它呢?
      • 如我所说,通过完全进入临在状态,你就能阻止消极心态的产生。
      • 摆脱消极心态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
      • 无论何时,当你感到内心产生了消极心态时,不管是由外界因素、某个念头还是不知道的原因引起的,把它看成一种提示:“注意,此时此地,请保持警惕。”即使是最为轻微的烦躁也有其意义,也需要觉知和观察,否则它们将会积累起来,变成未受观察的反应。
      • 当有人对你说一些粗鲁或攻击性的话时,不要产生消极的心态或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像防卫、攻击或退缩,而是要让它从你身上通过。不要去抗拒,就没有人会受到伤害。这就是宽恕。这样,你会变得坚强无比。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还是可以告诉那个人,他或她的行为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 8.
      • 我练习过冥想,参加过很多工作坊,读过许多有关灵性的书,我也努力进入这种无抗拒的状态,但是如果你问我是否找到了真正永久的内心宁静,我诚实的答案是“没有”。为什么我没能找到它?我还能做些别的吗?
      • 不要去寻找宁静。不要去寻找你所处的当下时刻外的任何一种状态,否则你将会创造你内心的冲突和无意识的抗拒。
      • 为你不能进入宁静状态而宽恕你自己。在完全接受你非宁静状态的事实的那一刻,你的非宁静状态就会转变成宁静状态。任何你完全接纳的事情都会把你带进宁静状态。这就是臣服的奇迹。
      • 你可能听过《圣经》中的一句话:“转另一边脸让他打”,这是两千年前开悟大师所用的教材,形象地传达了不抗拒和不反应的秘密。在这句话中,就和其他的教导一样,人所关注的仅是他内在的现实,而不是生活中的外在行为。
  • 慈悲的本质
    • 思维创造了对立面,当你超越了这个对立面,你就会变成一个深深的湖泊。
      • 你生活的外在情况和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这面湖泊的表面。随着循环和季节的变化,湖面有时平静,有时波澜起伏。然而在湖的深处,总是宁静的。
    • 你内心的宁静不依赖任何变化。你与本体同在——永恒、无时间性、不朽,并且你不再依赖时时变化的外在世界来获得成就或幸福。你还是会享受外在世界,在其中游戏,创造新的形式,感激美丽的一切,但是不会再执着于它们。
    • 9.
      • 当你进入这种出离的状态时,是不是意味着你同样与他人隔绝了呢?
      • 情况恰恰相反。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本体,你就无法意识到他人的本质,因为你没有找到你自己的本质。
      • 只有当你有本体的意识时,真正的关系才会出现。
      • 处于本体意识之中,你会把别人的身体和思维感知成一个屏幕。在这个屏幕之后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真正本质,就像你感受你自己的本质一样。
      • 所以,当你遇到某人在遭受痛苦或做出无意识的行为时,你能借由保持临在、与本体联结而看穿他们的形式,去感受他人本体光彩的纯真。
      • 在本体层面,所有的痛苦都被看成是一种幻象。痛苦是由于形式认同而产生的。有时通过唤醒别人的本体意识,就可以奇迹般地治愈痛苦。
    • 10.
      • 这就是慈悲的含义吗?
      • 是的。慈悲是你自己和众生之间的一种深深的联结,但是慈悲和这种联结都有两面性。
        • 一方面,由于你仍然以肉体的形式存在,你就与其他所有人一起共享着身体形式的脆弱性和必死性。
      • 一个最强有力的灵修方法就是深入地冥想一切(包括你自己)最终都会死亡。也就是说: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进它。
      • 你的身体形式在不断地衰弱,然后你所有的思维形式或思想内容也会跟着死亡。
      • 但是你仍然存在——你神圣的本质仍然在那里。真实的、严明的、觉醒的本质性的东西不会死亡,死亡的只是你的名字、形式和幻象。
      • 对这种不朽状态(你的自然本质)的认识是慈悲的另外一面。在一个较深的感受层面,你不仅会认识到你自己的不朽性,还会通过它认识到众生的不朽性。
      • 在本体层面,你们共享着光明的永生。这就是慈悲的两个层面。在慈悲里,表面上对立的悲伤与欢乐融为一体并转变成内心深深的宁静。这就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高贵的情操,它有着治愈和转化的力量。
      • 但是真正的慈悲,如我刚才所描述的那样,是很稀少的。
      • 要对别人的痛苦抱有深刻的同情心当然需要高度的意识,但是这仅代表慈悲的一个方面。
      • 这是不完善的。真正的慈悲是超越同情心的。直到悲伤与欢乐——超越形式的本体喜悦,永恒生命的欢乐——结合在一起时,你才会拥有真正的慈悲。
  • 一个不同层次的现实
    • 11.
      • 我认为身体不一定会死亡。我确信我们可以永生不死。我们相信死亡,这才是身体死亡的原因。
      • 身体不会因为你相信死亡而死亡。身体存在或看似存在,是因为你相信死亡。
      • 身体和死亡都是相同幻象的一部分,它由小我的意识模式产生,它对生命的源头没有认识,视它自己为孤立的并不断地遭受威胁。
      • 所以它创造了一种幻象:你是一个身体,一个不断遭受威胁的密集的物质形式。
      • 将你自己感知成一个经历生与死的脆弱身体就是一个幻象。身体和死亡都是幻象。两者密不可分。你不可能在你的这个幻象中保持一个而摆脱另外一个。你要么全部将它当成幻象,要么将它们全部放弃。
      • 如果你看到了天使,却把它误认为是一块石雕,这时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调整你的视角,并更为仔细地观察这块石雕,而不是向别处看。这时你就会发现那里根本没有石雕。
    • 12.
      • 如果相信死亡创造了身体,那么为什么动物有身体呢?动物不会有自我,并且它也不会相信死亡。
      • 现代物理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迪就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合一。观察者不能与被观察的现象分开,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导致被观察对象行为的不同。
      • 如果你深信我们是孤立的,而且要生存就必须要奋斗,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这个信念的反映,所有你的感知都会被恐惧所操控。你也会住在一个死亡、战斗、弱肉强食的世界。
      • 你以身体、生与死或为生存奋斗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无数个完全不同的解释,完全不同的世界都是有可能的,而且实际上都是存在的,所有这些都取决于你感知的意识。
      • 每一个存在都是一个意识的聚集点,每一个聚集点都创造了一个它们自己的世界,即使这些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
      • 高意识的动物会注意到它们与意识源头以及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它们居住的世界对你而言就是天堂。尽管如此,最终所有的世界终极都是合一的。
      • 你主要的任务不是通过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而获得拯救,而是从形式认同当中解放出来。这样你就不会受限于这个世界和它这个层次的现实。你就能在未显化状态中感觉到你的根,因而你也就不会执着于显化世界。
      • 当你完全临在而你周围的人表现出来的却都是无意识行为时,你不会要对他们做出任何反应,因为你不认为那是真实的。
      • 你宁静的影响力如此广阔、深远,以至于那些不处于宁静状态的东西都会消融于其中,就像它们没有存在过一样。
      • 动物、树木、花草将会感受到你的宁静并对此做出反应。
      • 你通过你的存在,通过展现上帝的宁静来教导大家。你变成了散发出纯意识的世界之光,进而在“因”的方面消除了痛苦。你也从这个世界上消除了无意识。
    • 13.
      • 但是应该是没有饥饿和饥荒的呀!我们应该如何去创造一个不存在饥饿、暴力等邪恶事情的更美好的世界呢?
      • 所有的邪恶都是无意识的果。你可以减少无意识所带来的果,但是你不能消除它们,除非你消除了它们的因,因为真正的变化发生在内在,不是外在。
      • 当你在阻止完全无意识的人毁坏他们自己、别人、地球以及将痛苦加诸公众之上时,这种做法同样有效。
      • 记住:就像你不能与黑暗抗争一样,你也不能与无意识抗争。如果你试着这样做,事物对立的另一面就会得到加强。你就会被其中一个对立面所认同,你会创造一个敌人,并把你自己拖入无意识状态之中。
      • 无论如何请确保你的内心没有抗拒,没有仇恨,没有消极力量。耶稣说:“去爱你的敌人。”这句话当然是“不要树敌”的意思。

总结

我们在面对好与坏的情境时,不要被痛苦之身或思维所控制,要随时随地的意识到当下,学会臣服,了知无常……。作者这一节更像一位禅师,他告诉大家现象世界是无常的,而意识世界是永恒无时间的,我们多点意识在大下,深深到进入到临在中,能获得大的喜悦,而非只是一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