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想法的技术》第六章 掌握整理想法技术可以连带提升演说力 笔记

《整理想法的技术》第六章 掌握整理想法技术可以连带提升演说力 笔记

我觉得这一章的标题可以取名为:使用整理想法的技术来提升演讲的能力,一般思维比较混乱的人,是十分害怕自己出洋相的。从一开始就觉得不知道讲什么,或者对所演讲的内容信心不足。然后果如所愿的效果不理想。

还有一些人,认为演讲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氛围带动,其实这是误会了
麦拉宾法则,这样的演讲人们不会有太多受益。

麦拉宾法则是美国UCLA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在著作《Silent Messages》中说明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时所提出。具体来说,麦拉宾法则是针对“当一个人说话时的内容、语调、手势和肢体不一致时,人们会做出何种反应”进行研究所得到的数值。

本章里边,福柱焕发现来参加整理想法的学员,演讲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原因是:

一旦擅于整理想法,演说能力也自然获得提升。漫无边际地思考,言语就漫无边际,而以逻辑性思考,言语就具有逻辑性。演说能力根据如何准备而具有显著差异。

看了本章作者事无巨细的总结和举例,感觉其实人要想出色,就不能没有方法。我在这一章看到作者的整理想法技术与演讲的无缝结合,步骤详细,有例有证,实在是非常欣赏和钦佩。

  • 01 害怕演说的你
  • 整理想法也能帮助演说?
    • 为了学习整理想法的方法而参与的全体学习者,演说能力也一并提升了。
      • 因为想法和言语息息相关,一旦擅于整理想法,演说能力也自然获得提升。
      • 漫无边际地思考,言语就漫无边际,而以逻辑性思考,言语就具有逻辑性。
      • 演说能力根据如何准备而具有显著差异。
      • 大多数的演说讲师在授课时着重于非语言沟通而非整理想法,过分强调语调和手势等非语言的沟通,而忽视针对内容统整想法的重要性。
      • 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对“麦拉宾法则(Albert Mehrabian)”的误解。
    • 对麦拉宾法则的误解?
      • 麦拉宾法则是针对“当一个人说话时的内容、语调、手势和肢体不一致时,人们会做出何种反应”进行研究所得到的数值。
      • 根据研究结果,不免令人怀疑“对演说来说,内容是否几乎不重要?”
      • 内容(言语讯息)只占7%。
  • 麦拉宾教授曾经表示:“人们误解了我的研究,言语的传达力不可能只占7%。这份研究是在称为沟通的范围内完成的,数值并不能套用在演说领域
    • “必须好好整理想法,才能好好演说。”
  • 02 演说前需要整理想法的理由
    • 演说之前必须整理想法。因为在整理想法的过程中,演说的内容会变更明确。
  • 演说是公开的谈话
    • 首先演说并非私人聊天,而是公开的谈话。
      • 演说不是对少数,而是对多数人们以公开主题谈话的行为,责任度高,空间和时间也受到限制,因此必须事先准备。
      • 演说绝不是一场玩笑。透过演说能够赢得听众们的信任和信念,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因此必须有斟酌想法和整理思绪的时间。
  • 演说是具目的性的谈话
    • 第二个理由为演说是具目的性的谈话。
      • 有目的就代表为了达成目的必须策略性进行准备。
      • 传统上演说可以分为信息提供性演说、说服性演说、礼貌性演说、娱乐性演说四种类型。
        • 为了做好“信息提供”,必须整理出说明的方法,而根据如何整理想法也能够传达更明确的讯息。
        • “说服性演说”是改变听众的信念、行为、态度的演说。
          • 他人的信念、行为和态度不容易被改变,因此说服性演说需要配合说故事训练技巧,或者与立足于序论、本论、结论的逻辑结构相互结合
        • 而“礼貌性演说”包括各种祝贺词、就职演说、勉励词等,为了使活动圆满进行,必须正确掌握活动流程和讯息等。
        • 具有娱乐性质的“娱乐性演说”也是如此。
  • 演说是传达内容
    • 内容在字典上有各种意义,以演说来说,是指“经过修饰的内容”。
      • 有趣、受用或感动的内容,能够带给他人知识、希望和感动的内容,就是演说的内容。
      • 这样的内容不是一蹴可几,是在精细雕琢的演说准备过程中创造动人的内容。
      • 演说者务必致力创造好的演说内容。
        • 为了完成好的内容,需要事前策划。策划是绘制演说的大图,也就是设计序论、本论、结论该如何进行。
        • 透过策划完成的演说可以获得好的成果。
  • 我推荐的方向是透过第四象限,迈向第一象限,也就是先整理想法,再准备表达。
    • 第四象限是表达上多少显得不足,但内容丰富的演说。
      • 如果演说稿具有逻辑性结构,包含许多丰富又受用的事例,即使咬字、语调和声音稍显薄弱,听众也会聚精会神聆听你的演说
  • 03 演说大师也从整理想法开始
    • “当然是因为我过着有趣的生活。思考有趣,生活有趣,自然就会说出有趣的话。谈话伴随着一个人的想法和人生。忧郁的想法会造就无力的谈话,而生活充满活力的人,声音也会铿锵有力。”
      • –知名搞笑演员郑灿宇
    • 想法就是谈话,如果想要让谈话变得有趣,就必须先从有趣思考的方法开始学起。
    • 另一方面,擅长演说的人们,也善于整理想法,他们身上有着以下的共通点。
      • 经常做备忘录
      • 保持阅读
      • 平常有整理想法的习惯
    • Art Speech金美静院长
      • 她的演说秘诀就是整理想法。以下是部分的访谈内容。
        • “只要我有想知道的事情,我会寻找网络上数十万名的社群朋友和离线朋友们。我是那种一有问题就会找出答案的人。举个例子,中秋节时,我在社群网站询问‘过中秋节时什么事最累人?’‘为什么觉得很累?’,结果收到超过数千则的留言。阅读这些有趣留言的同时,我也了解到人们带着哪些想法。这些都成为我准备课程的灵感和资料。”
      • 她的演说秘诀就是整理想法,也就是搜集社群网站上已获得验证的资料。
      • 接下来来看看如何将内容转为演说:
        • “我的谈话不是基于我的理论,而是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切入。书的内容必须先通过讲师的身体,才能灌注言语。如果没有通过自己的身体,就会很难说出来,就像书本一样。为了避免表达困难,需要和许多人们接触。从人们的生活中观察他们的烦恼,就能充分理解他们的立场。就像这样,把他人的想法和书的理论,花1、2年的时间通过我的身体,就像从邻居姊姊那边听到故事一样,可以非常轻易地表达出来。而听众也不需要花时间思考我说的话,只要0.1秒就能走入他们的心里,我不断努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 电视主持人金济东
      • 透过书籍成为知识份子的例子,就是知名的电视主持人金济东。
        • “我的书房是认识人的地方。”
      • 金济东的谈话总是与众不同。
        • 不经意的玩笑中,蕴含讽刺社会的深意。
        • 而他说的字字句句都能成为经典语录。
        • 这份能力来自于平时写下的备忘录、阅读和整理想法的习惯。
    • 整理想法讲师福柱焕
      • 我之所以能够在演讲比赛中得到优秀的成绩,秘诀就是平常整理想法的习惯。
      • 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思索的习惯,因而扶植出演说的能力。
      • 培养演说能力的方法就是平时整理想法。
      • 时时笔记,记录想法,这些在日后都将是为演说增添光彩的题材。
      • “努力的人,乐在其中的人,没有人能胜过他,乐在其中的人,随时准备的人,没有人能赢过他。”
    •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要说的是“什么”?
      • 整理想法时如果没有按部就班,就无法造就充满自信的演说,也无法获得你所想要的成果。
      • 当你面临需要演说的情况时,必须知道一项最重要的事实。对演说来说,最重要的事实就是“找到你想要表达的一句话”。
      • 不经思索所创造的句子会糟蹋别人的思绪。如果核心讯息不明确,便无法达到演说的最终目的,即沟通。
      • 无论你的咬字多么精准,语调多么悦耳,只要缺乏核心讯息,就是“毫无意义”的声音,因为你缺少了“明确语言”。
      • 明确语言就是“核心讯息”。
      • 因此,整理想法的演说要从选定“核心讯息”开始进行准备。
  • 04 工具⑩整理想法演说的五阶段过程
    • 一般演说过程是简单由“编写内容→演说”构成。
    • 而整理想法的演说与之不同,是详细分成五个阶段。
      • 演说的整理顺序是1.决定向谁演说、2.选定想要演说的主题、3.罗列问题,简略整理要点、4.设计目录、5.以各种事例丰富内容,再编写成需要的演讲稿。
  • 第一阶段
    • 分析对象和目的:思考演说的对象,以及原因
      • 有一件事必须更早做,那就是“分析听众”。
      • 因此演说家必须首先思考“向谁演说?”、“为什么?”。演说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彻底分析听众。
      • 分析听众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是具体界定听众,第二是找出听众所需要的讯息。
      • (1)具体界定听众
        • 分类之后,可以知道聆听演说的对象和团体有不同的知识水准,关心的领域或目的也不一样。
        • 就像这样,分析对象时,必须根据男女性别、人数、年纪、做的事情、喜好和关心领域等,详细分析和缜密思考。
      • (2)找出听众所需要的讯息
        • 掌握目的就是思考听众必须聆听你演说的理由。
        • 为了拟定演说的地点或活动的初衷,不妨事先询问活动主办人需要哪些讯息。
        • 如果你无法决定该表达什么内容,试着先思考你要向谁传达讯息,以及为什么要传达。如果知道向谁,以及为什么要传达讯息,自然就能决定要说出什么内容。
    • 第二阶段
      • 选定主题:用一句话表达想要传达的讯息,决定主题
        • 事实上当你决定好想要传达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演说。
        • 因为演说的内容其实就是从一句话逐渐衍生扩大。
        • 那么应该如何寻找主题呢?
          • 试着运用第四章介绍的曼陀罗图。
          • 曼陀罗图是填满直式和横式共9格,总计81个空格以帮助想法具体化的工具。
          • 首先在最中间四角形的中心写下演说的主题,接着在周围的8个空格写下和主题有关的核心关键字,最后在剩下的空格写上核心关键字的次要内容。
        • 参考以下的曼陀罗图,看看如何将“整理想法”的主题具体化
          • 先在中心写下“整理想法”的主题,接着在周围的8格写下和“整理想法”有关的核心关键字。
          • 我想到的是“阅读、策划、工作、工具、问题点、原理、人生、演说”。
          • 曼陀罗图是寻找主题时的理想工具,原因是运用了不知不觉想要将空格填满的心理,因而浮现各式各样的点子。
  • 寻找核心关键字时,抛开找出好的关键字的压力,可以用多元化的角度自由编写。
    • 因为好的关键字会从大量的关键字当中浮现。
      • 剔除和主题无关的部分,再重新寻找即可。寻找主题的阶段中,尽可能想出各式各样的点子并且记录下来。
    • 第三阶段
      • 罗列问题:罗列问题,整理大纲
        • 大纲是将演说主题具体予以延伸的阶段。
        • 将主题延伸为大纲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
        • 决定内容的优先顺序时,以“我想要发表的顺序”和“听众想要知道的顺序”做为标准。
        • 当自己想要发表的顺序和对方好奇的顺序愈一致,演说愈有逻辑性。
        • 请试着思考并试着罗列问题。
  • ①什么时候需要阅读?→阅读的最佳时机
    • ②谁需要阅读?→需要阅读的对象
      • ③为什么需要阅读?→阅读的目的
      • ④需要读什么种类的书?→书的种类
      • ⑤需要如何阅读?→阅读的方法
      • ⑥阅读的效果是什么?→阅读的效果
    • 不妨利用数字来排列顺序。编号可以让问题的走向一目了然。
    • 决定出问题的优先顺序之后,接下来是简略整理出演说的大纲。
    • 第四阶段
      • 设计目录:配合序论、本论、结论,设计目录
        • 富有逻辑性和说服性的演说,基本上是由“序论、本论、结论”所构成。
        • 通常论述文的结构形式包含序论、本论、结论,而为了构成演说的逻辑性,
        • 必须正确理解序论、本论、结论的角色。
          • 那么为什么需要序论,本论扮演什么角色,以及结论的重要性是什么呢
          • 当然是为了构成具有组织架构的内容。
          • 以下是各个结构需要注意的部分。
            • 序论:在序论中揭示想要主张的问题,并且说明演说的动机或目的。尤其需要集中思考如何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 本论:本论是演说的中心部分,必须以有关主张或主题的证据来构成内容。需要逻辑分明、条理清楚地编写内容,长度也比序论或结论更长。
            • 结论:可以将本论的内容进行重点式整理。简明勾勒出未来的展望,并且不妨以名言等具感动性的讯息作结。
        • 从“整理想法”的关键字中发掘以“阅读”为主题的结构,同时予以具体化。
          • 建构演说的基本骨架之后,就能进行具逻辑性的演说。
        • 目录是演说的框架。
          • 如果你发觉你的演说偏离了逻辑性,那么就再重新调整演说的目录结构。
    • 第五阶段
      • 编写内容:以各种事例丰富内容
        • 目录完成之后,接下来是举出各种事例来丰富演说的内容。
        • 大致可以从三种来源收集信息
        • (1)别人制作的信息
          • 别人制作的信息当中,最典型的就是书籍。
            • 书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大型数据,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 除此之外,从网络报导、论文,及各种影片资料、电影、电视剧等媒体内容也能获得信息。
            • 别人所制作的信息特点是容易取得,但由于大多属于主观强烈的信息,必须在目的明确并保持客观的前提下寻找。
            • 此外,引用信息时必须注意载明出处,避免引发知识产权问题。
        • (2)存在于现场的信息
          • 三种信息来源中,信任度最高的信息就是“存在于现场的信息”。
          • 然而这种信息是指眼前的事实,专业度较低。
          • 收集现场的信息时,有一点需要留意,就是必须采取事实导向,并且标准明确。
        • (3)个人保有的信息
          • 三种信息来源中,专业度最高的就是个人保有的信息,包括自身的经验、想法和想像等。
          • 个人所保有的信息是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优点是具有高度专业性。
          • 演说所需的各种信息可以作为强调论点的事例、统计、证明等,简而言之,就是形成演说的丰富内容。
          • 想要提高演说的公信力,除了个人的想法之外,最好能够结合别人制作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的事实。
          • 像这样完成具逻辑性的结构之后,要表达出来就不难,只要为骨架注入生命力即可。
  • 你的一句话能够说服别人,成为他人的希望,也可能改变某个人的人生。那句话就是“真诚”。
    • 演说力提升就是整理想法的回报!
  • Case Study
  • 韩国历史专家
    • 《薛民植的泡菜历史讲座》的演说过程分析
      • 1)对象和目的分析:思考演说的对象,以及原因
        • 喜爱泡菜的大韩民国国民,需要泡菜冰箱的主妇
      • 2)选定主题:用一句话表达想要传达的讯息,决定主题
        • 现今为了吃到好吃的泡菜,必须购买泡菜冰箱。
      • 3)罗列问题:罗列问题,整理大纲
        • 民族过去的腌菜文化?
          • 以前冬季时腌菜的方法?
          • 祖先们将泡菜埋在地底下的理由?
          • 现今不能把泡菜埋在地底下的问题点?
          • 现代的腌菜方法?
          • 介绍泡菜冰箱产品和特点?
        • 过去祖先们在寒冷的冬季将泡菜埋在地底下,是为了维持一定的温度来保存。
        • 然而现今时代改变,习俗也变得不同,无法再把泡菜埋藏在地下保存。
        • 为了腌菜,于是需要泡菜冰箱。
        • 介绍今日社会需要的泡菜冰箱,并针对必须购买的理由具体说明。
      • 4)设计目录:配合序论、本论、结论,设计目录
  • 5)编写内容:以各种事例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