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笔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笔记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这个话题在很多地方都见过,乐爸爸也是一名深度的松鼠病患者,收集了数T的资料;除此之外,每天也会被推送各种各样的资讯,真是目不暇给之感。这些资讯其实跟我没半毛钱关系,所以这些资讯称为“数据”;只有我们阅读过的数据,才能称之为信息;而这些信息中能带给我行为上的改变的才能被称为知识。

在未来,要想获得认知优势,获取知识的数量和获取知识的速度都已经不再是一种优势,而深度认知,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认知优势。

什么是深度认知

  • 什么才算深度认知?
    • 1.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 2.从回答的思考方式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回答;而有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 3.从答案的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
    •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
    • 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 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
    • 在这些结论中,有些结论经过了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那么,这些结论就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深度认知,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产生的普遍规律。乐爸爸觉得作者在这里写得很高深,下面这些金句,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

1、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叔本华
2、现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线索,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别的线索。——伊薇·康普顿
3、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马克思
4、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谚语
5、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6、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纪德
7、每一种缺点都多或少地假扮成美德,并都从这种伪装的相似中得到好处。——拉布吕耶尔
8、在玫瑰花下过夜的,不全是百灵鸟。——维吾尔族俗语

深度认知,乐爸爸的理解就是练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太多的人在学技巧,而不是学习技巧背后的原理。
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 什么是“技术效率”?什么是“认知效率”?
    •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
  • 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跳不出圈子的老鼠

比如,如果你是编程者,在学习一套前端框架时,如果对前端框架的基底,也就是HTML、CSS与JavaScript非常熟悉,对HTTP、各种浏览器的运作规律都能完全把握,那么学习前端框框架的技术效率就能快得不能再快了。

反之,如果我们对底层的知识一无所知,只是在各种不同的前端框架间应用打转,结果就是你得不停的学习各种前端框架,一旦有新的框架出来,或者是有什么技术变革,就要马不停蹄的学习。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知识够用就好,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 每个人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
    • 在这个层面,我们的学习就好像士兵训练踢正步、瞄准和射击这样的军事基础技术一样。
  •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 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
    • 正如前面说的,这个专业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
    • 在这个领域里,你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 而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到跨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从而灵活地把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随时调用,打赢一场战役
  •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 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 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
      • 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 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
    • 从临界知识的角度再看我们该学哪些知识,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可能会在战略层面上为我们发挥“大用”

本章的思维导图如下所示: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乐爸爸总结

乐爸爸发现身边有些人,就能很容易从现象中看到问题的实质。比如某人上班情绪不好,有的人看出蛛丝马迹,应该是两口子吵架了。然后根据各种原因进行分析,确实还真是那么回事,然后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能力啊。这个人情商高啊,但这也绝不是出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无数的学习与观察理解得来的规律。这,能否称为“临界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