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学以致用法》第三章 激发极限能力的书写方法 笔记

《最高学以致用法》第三章 激发极限能力的书写方法 笔记

本章依然是30条干货,全程图示,涉及写的方面,各种写,总有一条适合你的。

  • 31 写
    • 写得愈多,大脑愈活化
      • 比起“说”,“写”更能留下记忆,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 到底为什么“写”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
      • 这是因为,透过“写”,大脑的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简称RAS)会受到刺激。
      • RAS指的是从脑干输往整个大脑的神经结构,等于神经的网络。
      • 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的神经系统等,也是从这个位于脑干中心的RAS输往整个大脑。
      • 简单来说,就像东海道新干线和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的起点站“东京车站”一样。
      • 这就是RAS的重要性。所以RAS又称为“注意力塔台”。
  • RAS一旦受到刺激,整个大脑皮质就会接收到“注意、注意!连小地方也不能疏忽了!”的讯号。
    • 于是,大脑会集中注意力在眼前的事物上,开始努力地吸收情报。
    • 刺激RAS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写”。
    • RAS也能发挥“注意力过滤器”的作用,可以略过不重要的情报,并筛选出重要的情报,把大脑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 前面提过的“鸡尾酒会效应”,当中的“选择性注意”,也是由RAS来控制。
    • 不断、不断、不断地写,愈写愈刺激RAS发挥作用,连带整个大脑也变得愈来愈活络。
    • 这就是“写”这项输出方式的脑科学效果。
  • 32 动手写
    • 手写的效果远胜过打字
      • 透过“写”可以留下记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 手写的学生成绩变好,记忆维持得比较久,也比较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 透过MRI(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手写中和打字中的大脑状态,发现只有手写的时候,大脑中语言处理相关的布洛卡区(Broca’s area)才会产生作用。
  • 33 写下想法
    • 书中密密麻麻的想法,都是学习的轨迹
      • 在看书时,一定要边看边记录想法。
      • 因为透过记录想法,不仅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比较容易记得住。
      • 如果光是只有“读”,大脑不容易记住,过没几个月就忘光了。
      • 把“读”瞬间转换成输出。那就是边读边“记录想法”。
  • 透过写字,可以刺激网状激活系统(RAS),将“注意!”的讯号发送至整个大脑。
    • 原本被动式的阅读,能瞬间转换成主动式、积极式的阅读。
    • 要划线和记录的,是“引起注意”的部分。
    • 一本书只要找出三个真正觉得重要的重点划线就好。重点划得太多,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重点。
    • 如果看完一本书可以获得“三个重点心得”,等于是获得珍贵的“宝物”一样。可以说“买书的钱都回本了”。
  • 34 写下来
    • 将大脑中的情报,像拍照一样保存下来
      • 输入做得再好,如果没有输出,很快就会随着时间遗忘。
      • 结束输入之后,将体验转化为输出的最佳时刻,就是大脑记得最多情报的“输入结束后当下”。
      • 下面的照片是我的笔记。
  • 要想写出一篇符合逻辑的影评,一定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看完电影当下的输出。也就是将大脑里的记忆全部“写下来”,又可以称为“盘点大脑情报”。
    • 无论是多么宝贵、精采的体验,充其量都只是输入,会随着时间淡化、变质、变得模煳不清。
    • 不过,借着这种“写下来”的过程,当下瞬间的感动,会和“脑内”的状况做整合,变成像一张照片一样留下记忆。
    • 这份纪录是一生受用的东西,每次再回头看,都能像之前的体验一样,清楚地回想起当初的感动和心得。
  • 35 涂鸦
    • “提升记忆力”的惊人功效
      • 念书的时候,有些同学都会在笔记本的角落乱涂鸦,让人以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很多人都觉得“涂鸦会使人分心”。
      •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以四十名受验者为对象,在听完一些人名和地名之后,再请大家写下来。
      • 结果发现,“有涂鸦”的人比“没有涂鸦”的人,最后记得的内容多了29%。
      • 涂鸦竟然可以提高记忆力!这结果实在太令人震惊了。一般都认为涂鸦会造成分心,但事实上却是完全相反。
      • 记忆法则当中有一项是“喜怒哀乐等情绪一旦受到刺激,记忆就会增强”。
      • 就像“超级开心的事”或“极度难过的事”,就算是十年前的事了,还是记得很清楚。
      • 也就是说,透过涂鸦画一些可爱的插图或爱心,就能刺激情绪,提高记忆力。
      • 涂鸦可以活络“思考的大脑和拿笔的手,以及看着纸上涂鸦的眼睛等三者之间的协调性”,有助于完成设计图。
      • 涂鸦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可以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
  • 36 列清单
    • 大脑最多只能同时处理三件事
      • 将大脑中的情报全部“写下来”,我称为“盘点大脑情报”。
  • 当我们在工作时,脑中会浮现许多“念头”、“想法”或“灵感”。
    • 这时候就要把它们全部“写下来”,让大脑的文件夹清空。
    • “把资料(情报)放进大脑文件夹”是一种输入,“清空大脑文件夹”则是输出。
    • 不断“清空大脑文件夹”,就能使输入和输出的循环保持运作。
  • 37 写出好文章
    • 除了“多读多写”,别无他法
      • 美国畅销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汇整自己小说技法的著作《史蒂芬.金谈写作》(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当中提到:
      • “如果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非做不可:多读、多写。就我所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没有捷径。
      • 阅读是“输入”,写文章是“输出”。“多读、多写”,其实和“不断反复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循环”是同样意思。
      •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反馈”
      • 文章的反馈,指的是把文章拿给人读,听取对方的建议、批评、优点、缺点、应该修正或改进等意见。
        • 最简单的作法,就是在社群网站或部落格上写文章。所有的按赞数、浏览人数,甚至回应等,都可以算是反馈。
      • “被阅读”的紧张感,有助于提高写作时的专注力,也是刺激自己写出更好文章的最有效方法。
      • 可以先读一本写作相关的书籍。因为,假使连最基本的写作方法都不懂,就算写再多,也只会沦为“自成一派”。
  • 38 快速写文章
    • 根据“设计图”,写作速度最快可以提高三倍
    • 文章要写得快,只有两个诀窍。
      • 一个是“设定好时间再写”
        • 如果设定好期限、一口气专心地写,速度和内容品质都会有所提升。
        • 一开始可能很难在时间内完成,不过,一旦养成“设定好时间再写”的习惯之后,大脑会受到训练,渐渐地就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好文章了。
      • 第二个方法,就是“决定好架构再写”。
        • 一般人写文章大多是“边写边想”,写完一段之后,再想接下来要写什么。比起真正在写,时间几乎都花在思考
        • 决定好架构再写,速度大约可以快上三至四倍左右。
  • 39 快速打字
    • 工作上的电脑基本能力
    • 想要“文章写得快”,“打字快速”就成了必要的条件。
    • (1)维持不变的输入环境
      • 平时打字用的都是同一个键盘、同一个鼠标、同一个鼠标垫。
  • (2)使用Google日文输入法
    • (3)活用“常用字储存”功能
    • (4)善用快速键
  • 40 列出待办清单
    • 一天当中最重要的工作,而且要一早起来就做
      • 早上起床后的两至三个小时,又可称为“大脑的黄金时间”,是一整天专注力最好的时候。
      • 利用这宝贵时间,在开始工作之前先“列出待办清单”
    • 【待办清单的绝妙好处】
      • (1)可以确认一整天的工作流程
        • 罗列今天一整天当中,应该做的工作、业务、任务等的清单。
        • 透过写出这些内容,可以在脑中推演今天一整天的工作流程。这也可以说是“成功形象”的想像训练。
        • 花个三分钟列出待办清单,顺便确认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流程,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分配工作。
      • (2)专注力不中断
        • 原本的高度专注力就能维持在最好的状态,继续交棒给下一个工作。
      • (3)降低疏失
        • 工作一忙起来,很容易就会发生疏失,例如不小心忘记开会时间或资料的截止日期等。
        • 如果有待办清单,由于已经列出当天重要的工作和预定要做的事,只要边确认边工作,发生“疏失”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 (4)工作记忆的容量变大/做事变得有效率
        • 人的大脑,一次能够处理的情报量(工作记忆)有限,顶多只能同时处理三件事。
        • 如果可以把这些“非做不可的事”、“预定行程”、“未解决事项”等,全部列成待办清单,大脑的工作记忆就能有效的运用,全神贯注在眼前的工作上,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 要想发挥待办清单的最大效果,必须严守以下“三大原则”。
      • 【待办清单三大原则】1 写/印在纸上
        • 待办清单最好是写在纸上,或是用Word打好、打印出来。
      • 【待办清单三大原则】2 随时放在桌上
        • 打印好的待办清单,要随时放在工作桌上,让自己要进行下一个工作时,一眼就能看到。这一点很重要。
      • 【待办清单三大原则】3 一旦完成,就大胆地划掉
      • 在此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平常使用的待办清单
  • 41 记录发现
    • 不想错失点子,关键时间只有三十秒
      • 灵感、点子、发现等,大脑的瞬间灵光乍现,是神经细胞的放电,换言之就像“烟火”一样,瞬间就会消失不见。
      • 据说当人有所发现的时候,脑神经回路的链接会产生改变。这一瞬间,体验称为“A-HA!体验”,指的是发现“啊!原来如此”的体验。
      • 大脑的“新思路”,一开始只是像“未开发的兽径”一样,若放任不管,就会恢复原本的状态。这段时间顶多只有三十秒到一分钟。
  • 如果出现“A-HA!体验”、获得“发现”,就要马上记录下来。可以的话在三十秒之内,最慢也要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 一旦有“发现”,一定要在三十秒内将发现记录下来。
  • 42 灵感1
    • 放松才能获得创意
      • 为了了解“灵感”是什么状态,制作单位邀请芥川赏作家,同时也是搞笑艺人的又吉直树为研究对象,透过MRI观察他的大脑活动状态。
      • 结果发现,当他“灵光乍现”时,大脑状态几乎和“放空”时的状态一模一样。
  • 有个说法叫做“创意的4B”。指的是容易激发灵感的四个场所,分别为“Bathroom”(泡澡、上厕所)、“Bus”(搭公车、移动中)、“Bed”(睡觉、睡前、醒来后)、“Bar”(喝酒稍微放松时)。
    • 许多历史性的发现,都和“创意的4B”有关。例如“阿基米德浮体原理”是在泡澡时发现的;“苯环结构”的发现,则是来自一个猴子互相手拉手的梦境。“创意的4B”的共同点,就是“放松”、“放空”。
  • 43 放空
    • “发呆”可以活化大脑
      • 在近来的脑科学研究当中,“放空”的重要性已经获得证实。特别是当什么事都不做、在“放空”、“发呆”的状态下,大脑的缺省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简称DMN)会活动频繁。
      • 缺省模式网络就是“大脑的待用状态”。在这个待用状态下,大脑会仿真接下来身体可能发生的事,或是针对过去的经验、记忆做整理、统合,或是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做分析。透过这些各种推想和记忆,在脑内做好“接下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准备”。
      •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显示,当人处于缺省模式网络启动的发呆状态时,所耗费的能量,是平时大脑活动的十五倍以上。也就是说,比起大脑活动的状态,事实上“放空”才是最重要的。
      • 缺省模式网络运作的时间一旦减少,大脑前额叶皮质深入思考的功能会跟着低落。最后,造成包括注意力、专注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灵感等想像力在内,所有功能变得低落,也更容易引发大脑的退化。
  • 44 灵感2
    • 激发完美创意必备的四阶段
      • “灵感”有所谓的四大阶段,必须一步一步来,才能得到最好的灵感。
      • 政治学家威廉.华勒斯(William Wallas)提出的“解决问题四阶段”理论,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激发灵感”的步骤。
        • 首先第一阶段是“准备期”。
          • 阅读大量书籍资料,把想法写在笔记或小卡上,不断进行脑力激荡,进行团队讨论,与眼前的问题和课题彻底奋斗。
        • 接着是第二阶段的“酝酿期”。
          • 经过彻底思考问题之后,暂时放下问题。也就是休息、放空的意思。可能是几个小时或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到最后,瞬间就会突然产生“灵感”。
        • 第三阶段的“豁朗期”。
          • 大脑的缺省模式网络正活跃运作中,在无意识间针对情报进行重新整理和链接。
        • 最后,是针对“灵感”是否正确,进行逻辑验证的“验证期”。
  • 45 灵感小卡
    • 激发灵感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便条纸
      • “便条纸”可以说是激发灵感和创意时,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对我来说,少了便条纸,我就无法写书了。
      • 我常用的便条纸,是百圆商店卖的那种125x75mm的“索引卡”。
      • 有“空白”、“5mm方格”、“6mm横线”及“4色6mm横线”四款,各位可以选择习惯的款式。
      • 有些便条纸的大小和名片一样,可以写的空间太小,建议各位选择大一点的尺寸。
  • 【利用便条纸激发灵感的方法】
    • (1)尽量写
      • 尽量写,大约写出三十个以上。
    • (2)联想
      • 接着,拿出其中一张写好的便条纸,从上头的内容开始做联想,把想到的写下来。
      • 反复这样的步骤。针对一个关键字,把想到的内容,什么都好,包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过去读过的书或论文等,像挖地瓜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写下来。
      • 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量”而非“质”。
    • (3)写上一百张
      • 借着把关键字写在便条纸上,可以让自己用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思考,进而激发出两三个“灵感/想法/关键字”。
      • 如果能写出一百个“灵感/想法/关键字”,以写作一本书的素材来说,可以说绰绰有余了。
    • (4)分类
      • 写完一百张之后,接下来要依照类别做区分。
      • 先把类别名称写在一张便条纸上,然后依据相关的内容,将所有便条纸一一分类。
      • 以这本《最高学以致用法》来说,一开始我分成“基本”、“写”、“说”三个类别。
    • (5)重新分类
      • 假使分类进行得不顺利,可以从头再思考其他的分类方式,重新做分类。
    • (6)输入电脑汇整
      • 等到灵感和架构整理好之后,接下来就是打开电脑,把这些灵感仔细地整理成数码资料。
      • 这时候可以善用Word的“大纲”功能。
    • 人的大脑,记忆和记忆都是像“地瓜”一样一个连着一个。
    • 换言之,用便条纸来激发灵感,以脑科学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 46 做笔记
    • 思考的轨迹,完整保留在笔记里
      • 做笔记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希望各位都可以透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超强笔记术”。
      • 接下来就为各位介绍我自己的笔记术。
      • (1)全部写在同一本上
        • 把所有纪录,依照时间顺序,全部写在同一本笔记本。只要回想当初的日期或大概的时期,很快就可以找到想找的内容。无论是复习或再回头看,都比较容易。
      • (2)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本
        • 笔记本依照开本、形式、纸质等,分成各种不同的款式。其中我自己爱用的款式是“MD Notebook-Light A4变形/方格”。
        • 在两周内复习三次,大脑就会留下记忆。所以我每一次再回头浏览近期的笔记,内容自然会加深记忆。
      • (3)内容份量控制在一个跨页以内
        • 一些基本讲座和会议的纪录,尽量把内容控制在一个跨页以内写完。
        • 这样一眼就能掌握所有内容,完成确认和复习的目的。
  • (4)别把笔记写在讲义上
    • 最糟糕的笔记方法,就是写在讲义或会议资料上。
    • 因为要找出一年前的会议资料,几乎不太可能。而且光是找,就会耗费相当多时间。
    • (5)不要写得过于详细
      • 已经知道的事,就不必再做笔记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演讲者说话,听到有所发现、重要的部分,再做笔记就行了。
      • 以份量来说,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差不多是两页的笔记。我也经常看完两个小时的电影,最后写下一个跨页的感想和发现。
    • (6)写下三个“觉察”
      • 笔记本里要写的,是自己的“觉察”,也就是“A-HA!体验”。
      • 任何改变脑神经回路的发现、心得,或是觉察等,记得一定要记下来。
      • 太贪心也不行,以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来说,只要能够获得三个觉察就够了。
    • (7)写下三点“TO DO”
      • 要想改变现实,必须改变行为。
      • 也就是说,光只有“觉察”是不够的。
      • 因此,将“觉察”变成“行为”的方法,就是“TO DO”(该做的事)。
      • 以条列式写下如何将“觉察”,实际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成为一份“TO DO清单”。
      • 这部分也贪心不得,两个小时的讲座可以写出三点,就算足够了。
  • 47 汇整构想
    • 从透过纸笔“激发灵感”开始
      •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像这样关于“数码和传统哪个比较好”的讨论。老实说,我觉得这些完全没意义。
      • “抽象的是传统,具象的是数码。”应该要了解各自的优缺点,依照不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作法。
  • 传统作业是透过“鸟的眼睛”,概略地俯瞰整体;数码作业是借由“昆虫的眼睛”,详细、缜密地深入进行。
    • 依循“传统”→“数码”的顺序激发灵感,就能短时间针对自己的构想做清楚、清晰的整理。
  • 48 制作简报投影片
    • 先确定构想之后,再制作投影片
      • 汇整构想的方法是:“以传统作业概略地激发灵感,再透过数码作业做缜密的汇整。”
      • 以我来说,通常是最后才使用PowerPoint。我会依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准备演讲的投影片。
      • 【步骤1】运用笔记本激发灵感
        • 首先,先概略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想法,包括要说什么、想说什么。
        • 既然是激发灵感,就要尽量地写,想到什么全写下来。
        • 以条列式的方式,份量差不多是写满A4笔记本一个跨页的内容,就足够九十分钟的长度了。
        • 接着翻到下一页,将页面分成四等分。配合时间顺序,分配要说的内容。
        • 以时间分配来说,依照“右上”、“右下”、“左下”、“左上”的顺序,将一开始的二十分钟、接下来的二十分钟等要说的内容写上去。
  • 【步骤2】利用大纲模式决定架构
    • 打开Word,从工具列中点选“大纲模式”。
    • “大纲模式”对于“安排目次”和“设定架构”来说,是相当方便的一项工具。如果少了这个功能,我就无法写书和演讲了。
    • 很多人虽然会用Word,却不知道有“大纲模式”这个功能。使用“大纲模式”,“决定架构”的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半以上,各位一定要试试看。
    • 所谓“架构”,就像房子的“设计图”。懂得运用“大纲模式”安排完整的“架构”(设计图),绝对可以盖出完美的房子(简报)。
  • 【步骤3】使用PowerPoint制作投影片
    • 待整个架构决定好之后,总算要开始用PowerPoint来制作投影片了。这时候只要依据大纲,一页一页制作就行了。
    • 真正的重点在于,把“架构”和“制作投影片”两个工程完全分开。因为边做投影片边想“接下来要写什么”,就是造成浪费时间的最大原因。
    • 只要把“激发灵感”、“架构”、“制作投影片”全部分开进行,各位准备投影片的时间也能大幅缩短。
  • 49 写白板
    • 讨论意见最适合的工具
      • 白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提高专注力。在原本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写上文字,不管愿不愿意,这个举动都会引起注意。
      • 如果把底下参加者的意见和问题写在白板上,简报会顿时转变成“参与型”,参加者也能变为“主动”。
  • 像会议和研习会这种参加者共同提出意见,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做出结论的形式,就非常适合使用白板。
    • 以结论来说,人数少的会议和研习会等这种大家热络地共同提出意见和想法的场合,白板可以发挥极大的功效。
    • 只要把它当成“把参加者的输出,当场做共享的工具”来思考,而非输出工具,就能活用在各个场合中。
  • 50 引用1
    • 大幅提高说服力的“引用”魔法
    • 写企划书或做简报时,适当的引用,可以大幅提升内容的说服力、真实性和可信度。
    • 引用要用得好,有以下四个诀窍:
      • (1)标明引用出处
        • 如果是引用书或论文的内容,请一定要标明出处。
      • (2)借用专业
        • 透过标明大学、机关、杂志等专业的引用出处,例如“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根据《Nature》杂志所刊载的论文”、“根据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可以大幅提升内容的真实性。
      • (3)标出正确的数字
        • 从原始内容中直接引用具体数据,可信度会比较高。
      • (4)平时搜集引用资料
        • 有时候在制作简报资料时,想加入一些引用,却始终找不到适合的论文,或者是花非常多时间在找。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平时必须多搜集可作为引用的资料。
  • 51 引用2
    • 透过专业工具,寻找适当的引用
    • (1)Google Scholar(Google学术搜寻)
      • “Google Scholar”会从一般Google搜寻到的资料当中,只撷取学术论文、学术杂志、出版品来显示。
    • (2)Google Books(Google图书)
      • 如果想为了提高真实性而引用“书籍”,建议可以利用“Google Books”。透过“Google Books”,可以对书的全文内容做检索。
    • (3)PubMed
      • “PubMed”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管所提供的医学文献为资料库,将所有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相关的英文论文,全部转成电子资料。这对医学研究人员来说,是必备的检索工具,也是医生和研究人员必要的工具。
  • 52 摘要
    • 摘要”其实相当困难,必须经常练习。要想透过练习提高摘要能力,建议可以玩推特。
    • 推特一次只能写140个字,任何想说的话,全部都必须浓缩在140个字以内。这项限制,正好可以当成训练。
    • 由于只有140个字,一开始可以要求自己要在五分钟之内完成。
    • 一开始应该很难浓缩在字数内。这种“难度”,就是训练的最好证明。
    • 摘要也是一种解读力的训练。国语不好的人,透过摘要练习,成绩可以有所提升。解读力好的人,思考能力也很好。
  • 53 设定目标
    • 设定具体的“实现目标”
      • 同样一个目标,也有“会实现的表达方式”和“不会实现的表达方式”。
      • 举例来说,“我要减肥!”就是一种绝对不会实现的表达方式。如果换成“我要在三个月内瘦下两公斤!”,这就是会实现的表达方式。
      • 设定“实现目标”的方法。
        • 1)将难易度设定在“稍微困难”的程度
          • 以脑科学来说,“太难达成的目标”,不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 多巴胺是动力的来源,也是达成目标不可或缺的脑内物质。
          • 目标设定得太难、太简单,或是必须拼命努力才勉强可以达成,这些都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 稍微有点难、不怎么简单的课题,我称为“稍微困难”。
          • 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实际成效等,将目标设定在必须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勉强达成的地方。
        • (2)设下期限
          • 没有期限的目标,一点意义也没有。
          • 人只要受到时间限制,就会充满动力。
          • 设定目标时,记得要设定时间或期限。
          • 另外,在时间限制内,只要完成一小部分目标,就给自己一点“犒赏”。
          • 如此就能刺激多巴胺(提高动力的物质)的分泌。
  • (3)加上“TO DO”
    • 没有转换成“TO DO”(该做什么)的目标,根本无法采取行动。“TO DO”所指的就是具体的行动。
      • 像是“不吃点心”、“晚上九点过后不吃东西”、“每个星期上两次健身房,每次做一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等,这些具体的行动,就是“TO DO”。
    • (4)找到客观评价的方法
      • 无论是目标或“TO DO”,要判断是否达成,都必须透过第三者给予客观评价。
      • 假设目标是“三个月内瘦下两公斤”,只要正确地测量体重,无论谁说什么或怎么想,成功或失败自己心知肚明。
    • (5)分成小目标
      • 目标太大,“达成度”和“进步程度”就很难掌握。
      • 因此,应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定期检视、评价,给自己进行反馈。
      • 只要达成目标,多巴胺就会分泌,为自己带来满满的斗志。
  • 54 实现目标
    • 把目标烙印在脑中,向福斯公开
      • 写下目标不过是实现的第一步,写完之后,还有几件事一定要做到。
      • (1)每天再回头检视目标
        • 可以说几乎要把目标烙印在脑子里为止。
        • 透过不断确认、检视,可以把目标烙印在脑干的网状激活系统(RAS),大脑就会下意识地搜寻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情报,增加实现的机会。
      • (2)宣告自己的目标
        • 目标最好要公开宣告比较好。
        • 公开宣告目标的作法,可以提高实现的概率。
        • 自己也会因为公开目标,把自己逼到“万一做不到就丢脸了”的状态。
        • 心理学上称此为“公开承诺”。
      • (3)定期做反馈
        • 目标必须定期针对达成度进行检讨
        • 最好的是月底。利用月底的最后一天,检视自己目标达成的状态。
        • 多数的状况,应该都是“尚未达到”当初订下的进度,这时候,就要思考没有达成的原因或理由,找出应对方法。
        • 如果有增加新的“TO DO”项目,就加到下个月的进度表中。
        • 透过这样公开宣告目标、发表中途的过程,可以提高紧张感,推着我往实际达成目标前进。
  • 55 撰写企划
    • 平时先尽量搜集企划点子
      • 我想跟各位分享撰写必胜企划的一些诀窍。
      • (1)从传统进入数码
        • 换言之,撰写企划的第一步,是从“动手写在纸上”开始。
      • (2)平时就开始写
        • 养成习惯平时多写企划,事先准备好企划案的储粮。
        • 等到突然被要求要提出企划时,再从中挑选好的企划,重新回顾、复习一下,就能提出。
      • (3)平时就尽量搜集企划点子
        • 每天不蒐搜集企划点子、有用的情报和新闻等。
        • 这意思就是,两年后想出版的书,从现在开始,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搜集“点子/灵感”。
        • 在每天浏览的新闻、部落格、书报、电视当中,散落着许多可以作为“好企划”的“点子/灵感”。
  • (4)进行小规模的实验行销
    • 可以针对企划,事先进行小规模的实际体验。例如制作样品,请网络上的消费者试用等。就算规模超小也没关系。
    • 只要有行销数据,就能清楚知道企划的好坏。
    • 企划书这种东西,在开始写之前,也就是根据平时的准备,几乎就已经成定局了。
  • 56 绘制插图
    • 与其“口头”说明,不如用“口头+图片”说明更有效
      • 有一项实验,针对某件事向受验者说明,七十二小时后测验受验者还记得多少。
      • “口头说明”最后只记得10%。相对的,“配合图片说明”的记忆高达65%。
      • 也就是说,比起口头说明,利用视觉的效果可达六倍以上。
  • 比起文字,图片更能留下记忆。
    • 以视觉的方式输入,可以帮助更容易理解,提高想起的可能。
    • 这在心理学称为“图优效应”(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简称PSE)。
  • 口头说明属于听觉情报,大脑必须先转换成文字情报,因此在处理和理解上,会花比较多时间。
    • 相对的,视觉情报和文字情报是不同的情报处理途径,会直觉性地瞬间获得处理。
    • 视觉情报的处理,是一种直觉性且瞬间的情报处理能力,因此速度非常快。
    • 与其只透过文字情报,配合视觉情报一起说明,在情报的传达上会更有利。
  • 57 发送e-mail
    • 一早收发e-mail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
      • E-mail这种东西,是一种必须当下马上处理的做事工具,也是沟通的工具之一。
      • 聪明使用e-mail的方法
      • (1)别在一开始工作时收发e-mail
        • “早上”是一整天专注力最好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完成多少高专注力的工作,决定了一整天的成效。
        • 一早收e-mail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先专心工作一两个小时,之后再边休息边收就好。
      • (2)集中收信
        • 大部分的人,检查信箱收e-mail的次数都太多了。
        • 三个小时收一次,一天分成数次。
        • 除非正在等相当紧急的e-mail,或者主要工作是透过e-mail,否则应该没有必要一天收信十次以上。
      • 3)“当下”立即回信
        • 同一封信不要开两次,信件一旦点开,当下就完成回信。
      • (4)读完信马上回复已读讯息
        • 可以当下先回复对方“我会在三天内给您详细回复”或“请让我考虑到明天”、“等负责的同事回来之后,会再给您回复”,之后再详细回复。
        • E-mail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得知对方是否已读。如果可以先回复已读讯息,对方肯定也会比较放心。
  • (5)尊重对方的时间
    • 只要懂得“尊重对方的时间”,彼此往来e-mail就可以保持心情愉快了。
    • (6)把e-mail和讯息分开使用
      • E-mail和讯息各有优缺点,必须懂得分开使用,适合用e-mail的时候用e-mail,适合用讯息的时候用讯息。
  • 58 以愉快的心情书写
    • 大方投资可促使自我成长的“伙伴”
      • 如果可以用愉快的心情度过“写”的时间,每天都会非常开心。
      • 要想开心地书写,内容也很重要。不过事实上,重视“书写工具”,可以更轻易、且立即见效,让每天的书写时间变得更快乐。
      • 传统文具就是纸和笔。如果是数码装置,就应该讲究鼠标和鼠标垫。
      • 人感到“开心”时,大脑会分泌出幸福激素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提高记忆力、学习能力、达成力。因此,使用喜欢的原子笔“有助于工作顺利进行”这一点,就脑科学来说也是正确的。
      • 顺带一提,笔记本我通常选用“MIDORI MD Notebook-Light A4变形/方格”。
      • 另外关于鼠标,我用的是罗技的“WIRELESS MOUSE M325T”(灰玫瑰色)。
      • 各位务必也要试着找出对自己而言“最适合的文具”和“最适合的输入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每天用愉快的心情来书写。
  • 59 解决问题
    • 念书的黄金比例为“默背”3:“练习解题”7
      • 各位在面对考试时,是拼命念课本、以默背为主的“课本派”?还是不断写练习题和仿真测验、以实践方式为主的“解题派”呢?究竟哪一种念书方法,可以达到更有效的记忆呢?
  • 在输入方法的部分,没有产生任何差异。不过在输出方面,测验全部单字的组别,得到的成绩最高。
    • 换言之,对记忆来说,输出比输入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尽量多“解题”,对记忆才是最重要的。
    • 读课本和参考书,都属于输入。练习题库和考古题、接受仿真测验等,则是输出。
    • 练习解题=“运用知识”,大脑才会留下记忆。
    • 输入和输出的最佳比例为3:7。
    • 利用短时间背下课本内容,然后花双倍的时间,专心在练习题目上。这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记忆和学习方法。

总结

请记忆这些吧,然后照着做,或者加入本页为收藏,定期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