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2章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笔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2章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笔记

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本事,比如分析、归纳、批判的能力,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但是学生们应该先要具有事实性知识在前,然后才能拥有这些分析、归纳与批判的能力。


事实性知识就是基础知识,比如文言文,你看懂每个字,连起来不知道意思,这就是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事实性知识。

学生们如果没有基础的知识,比如基本的加减乘除,对语文基本的知识掌握等等,谈何增强其能力呢?对教师也不应是应付应试教育般的要求死记硬背,学生们并未增强其背景知识。

我们人的大脑毕竟不像一台计算器或某种功能机器,我们人类是会思考的动物,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具有事实性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互联网上的信息,可能比学习知识点,试图把网络上的少量信息塞进脑子里来得更恰当。

  • 问:标准化考试的出现,让事实性学习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 标准化考试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分析、归纳或批判的机会,反而强调反复记忆互不相关的事实。
    • 许多敎师觉得敎授学生能力的时间都被准备标准化考试占用了。
    • 那么事实性学习到底有 多少作用呢?
  • 答:凭空让学生拥有分析能力或者归纳能力也是不可能的。
    • 敎师希望学生掌握的能力,比如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是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的。引领本章的认知学原理是:
  • 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 我们希望学生去思考,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 我们认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
    • 一个只会脱离背景滔滔不绝地背诵事实的人是无趣的、爱炫耀的。
    • 背景知识对于理解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  你其实通过“思考”这个及物动词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 你需要有一些事情去思考。
  • 我认为思考是以新的方式组合信息。
    • 信息可以来自于长期记忆——你记忆中的事实,或者来自于环境。
    • 过去三十年的数据引导出了一个科学上无法反驳的结论:
      • 缜密的思考需要了解事实,不只是因为需要有一些事情去思考。
      • 教师最关心的环节推理和解决问题
      • 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恰恰和长期记忆中的(不仅是环境中的)事实性知识密不可分的
  • 图3计算器的运算功能可以运用在任何数据上。人脑不是那样工作的。
    • 从认知科学得到的这一结论是明确的:
      • 我们要确保学生在锻炼独立思考技巧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
    • 本章我将论述认知心理学家是如何意识到思考技巧和知识点是密不可分的。
  •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来说必不可少
    • 背景知识帮助你理解别人在说什么或写什么。
      • 阅读理解依赖于组合文章中的要点,而不是分开理解每个要点。
      • 写作有跳跃性,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读者有能力填补中断的地方,
      • 因而省略了一些 理解逻辑关系的必要信息。
    • 为什么作者要省略呢?
      • 如果读者并没有掌握相关信息,不是会因此而困惑吗?
      • 这的确冒了些风险,可是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相关细节全写出来,
      • 否则文章就会变得无比冗长。
    • 作者和演讲者是怎样决定省 略哪些内容的呢?
      • 这取决于他们的文章给谁看(或者说给谁听)。
    • 你的工作记忆中没有足够的空间。
    • 在某些情况下,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 尝试读一下下面的字母表,只读一遍,然后遮住它,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 大多数人能够记住七个左右。现在试试这个字母表:
  • 你很可能记住了更多的字母,
    • 也注意到了因为这些字母组成了你所熟 悉的首字母缩略词而变得简单许多。
    • 但是你注意到两个字母表其实是同 样的了吗?
    • 这是工作记忆的一项任务。
      • 第一章中提到工作记忆是你大脑中对信息进行组合和操作的区域,
      • 它几乎和意识同义。
      • 工作记忆的空间有限,
      • 所以你不能在工作记忆保持表一中的所有字母。
      • 但是对于表二就可以,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并不是由字母的多寡决定,而是由有意义的片段决定的。
    • 将环境中分散的信息片段拼在一起的现象叫做合并(组块)。
      • 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被合并,你就能在工作记忆中储存更多的内容
      • 秘诀是,合并只有在你的长期记忆中拥有合适的事实性记忆时才起作用。
      • 你只有在知道“CNN”是什么之后才会认为“CNN”有意义。
      • 利用背景知识在工作记忆中组合信息一一不仅仅应用于字母,它可以运用于任何事情
      • 既然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帮助合并,合并又增加了工作记忆中的空间
    • 那么合并的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 如果你读到很多片段,你需要将它们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它们的含义。
      • 这在工作记忆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空间。
      • 但是假如你可以将其中两个片段串成一个片段,理解将会变得容易许多。
      • 人们如果有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读到的东西,其部分原因就在于合并
      • 背景知识使合并成为可能,它扩大了工作记忆的空间,
      • 进而使得片段间的联系变得容易,最终使理解变得容易。
    • 背景知识对于阅读理解起重要作用的四种方式:
      • (1)提供词汇;
      • (2)使得你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逻辑空白;
      • (3)相关的要点能够合并,在工作记忆中增加空间,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联络要点;
      • (4)为模棱两可的句子提供 解释。
      • 事实上背景知识还通过其他方式帮助阅读,这些只是最突出的。
      • 四年级时,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发音,这时的阅读考试转而着重理解。
        • 正如刚才所说的,理解建立在背景知识之上,这时候来自特权较多的社会阶层的孩子就有优势了。
        • 他们与特权较少家庭的孩子相比,拥有更大的词汇量和更广的知识面。
        • 因为知道得越多,他们学习新鲜事物就越容易,
        • 学生间的差距在这个阶段会逐 渐拉大。
      •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 背景知识不仅仅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更能使你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
        •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且逻辑缜密,
        • 而如果没有背景知识,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在进行记忆检索。
      • 记忆是我们认知过程中的首要资源。
      • 遇到问题时,你会首先在记忆中搜索解决方法,
      • 如果找到一种,你往往就会立刻使用它,这样做很省事,
      • 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很有效。
      • 你记得一个解决方法很可能是因为上一次它行得通,而不是没有奏效。
      • 人们利用记忆来解决问题的次数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
      • 记忆检索很快,却能够承担大部分的重活。
    • 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与以往做比较而得到解 决。
      • 你当然时不时地还是会思考。可即便是在思考,背景知识也还是可以起到作用。
  • 关于知识和思考技巧还有最后一个要点。
    • 专家们在思考和他们领域相关的问题时会利用到背景知识, 尽管他们并不这样描述。
    • 对于知识来说,懂得多的人学到的更多。
    • 利用同样的方法,许多实验已经证实了背景知识对记忆有帮助。
    • 如果你对于一个方面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新知识,
    • 比如了解棒球的人比不了解的人更能理解一个棒球方面的故事。
    • 背景知识还是使你将正在读的和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起来。
      • 第二天帮助你回忆的就是这些联系。
      • 回忆的关键是记忆的线索。
        • 当我们想到和要回忆的内容相关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在记忆里挖掘。
      • 背景知识的这一现象
        • 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使得获取更多的事 实性知识更容易
        • 值得我们思考。
        • 它说明持有的信息量取决于已有的信息量。
        • 也就是说,如果你比我拥有的多,你就能持有更多,获得更多。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愿你现在已经同意他的观点是错的。
      • 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
      • 才能够解决问题、决策、激发创造力。
  • 对课堂的启示
    • “既然事实性知识可以推进认知过程,
    • 一个显而易见的启示便是: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习背景知识。
    • 怎样确保他们学到了呢?
    • 灌输哪些知识
      • 认知科学得出的比较明确的结论是:
        • 学生必须学会反复出现的概念一统一所有学科的思想。
        • 一些教育者建议早期教授的概念要少而精,
        • 并在以后的教学安排中通过不同的科目不断重复这些概念。
        • 这种做法从认知科学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
      • 知识体系在先,批判性思考在后
        •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很多东西,而是为了有效地思考而学习。
        • 正如这一章所强调的,批判性思考是不能够脱离背景知识而单独实践以至完善的。
      • 具有浅显知识比没有知识强
        • 有些时候,事实性知识只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时候才有用,比如我们需要细节来合并知识。
        • 有些时候具有浅显知识就足够了。
      • 加强阅读
        • 本章中所说的知识的作用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 书籍使孩子们接触到比其他任何活动更多的事实和词汇。
        • 此外大量数据证实,读“闲书”的人一生都因此受益。
      • 偶然获得知识
        • 学习事实性知识可以是随时随地的,有时候不需要记忆,
        • 甚至不需要花心思,只要接触就能学习。
      • 尽早开始
        • 上一节结束时我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一升始就掉队,没有干预的话他会掉得更远。
      • 知识要有意义
        • 教师不要以为知识的重要性只是列出事实——不管表面还是深层次的——让学生学习。
        • 当然,这样做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益处不大。
        • 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相关联的事实来解释一个中心概念,而不是建立事实清单。

总结

可以看到,在本章作者对于基础性的,事实性知识相当看重的,学生们在具备了背景知识后,工作记忆具有更多空间来容纳其他的知识,同时也更容易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越多就越容易学习,然后懂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