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第17,18章 学生如何考出好成绩 如何学习大总结 笔记

《学习之道》第17,18章 学生如何考出好成绩 如何学习大总结 笔记

很多人大学四年,浑浑噩噩的,平时游戏恋爱,一到临近考试,临时抱佛脚,苦读个几天,然后去应考。有的同学考得还不错,洋洋得意。其实这种学习方法,令到这些同学走出校门,一无所知,跟没上过大学一样,考试的内容也忘得一干二净,真是干干净净的来,又干干净净的走出校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可能是考试的心态不对。

不说大学生,说说中小学生,如何对待考试,考试的心态该如何放?很多学生是听家长的经验,或者是老师们的淳淳告诫。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面对考试,怎么样才能考出好成绩。

究竟要如何才能考出好成绩?

参加考试

  • 考试本身就是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
    • 你投入考试的一切努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包括一些基础小测试,
    • 如测试自己能否回想起知识点,还有备考时对解题能力的测试。
    • 在学习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如果比较同样一个小时的学习或考试
    • 你会发现用这一个小时来考试能学得更多,记得更牢。似乎考试有让人精神集中的美妙效果
  • 备考检查清单
  • 只有经常做到以下描述的事情,才能回答“是”(偶尔做到或从没做到选“否”)。
    • 家庭作业
      • ___是___否 1.你有没有尽力去理解课本内容?(带着目的去找相关例题不算在内。)
      • ___是___否 2.你是否有跟同学一同解决作业问题,或者至少跟他们核对过答案?
      • ___是___否 3.你在跟同学合作之前,有没有先试着自己大致写出每道题的解法?
    • 备考
    • 你记下的回答中“是”越多,说明你复习得越好。
    • 如果你的回答里有两个及以上的“否”,那你可能要认真考虑在下次考试前改变一下复习策略。
      • ___是___否 4.你是否积极地参与了家庭作业的小组讨论(贡献点子,提出问题)?
      • ___是___否 5.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请教老师或助教?
      • ___是___否 6.你交作业的时候,是否完全理解了所有问题的答案?
      • ___是___否 7.当不明白家庭作业的题目解法时,你有没有在课上提问寻求解释?
      • ___是___否 8.如果你有学习指导手册,你有在考试前仔细通读过一遍吗?确定手册上的所有题目都会做了吗?
      • ___是___否 9.你有没有试过快速列出解题纲要,而不在基础计算上花时间?
      • ___是___否 10.你是否有和同学一起复习过学习指导手册和问题,并互相提问?
      • ___是___否 11.如果考前有复习课,你是否参加过,并在课上提出任何你不太确定的问题?
      • ___是___否 12.你在考前有没有保证合理的睡眠?(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的话,那前面1~11的答案可能都不重要了。)
      • ___是___否 总分
  • 由难入简法
    • 是先做简单题目,还是先做难题?
      • 答案是先从难题入手,但是马上跳回简单题目。我来解释一下。
        • 试卷一发下来,先快速浏览一遍,对试卷内容有个大致印象。
        • (对任何考试你都应该这么做。)放眼去找看起来最难的题目。
        • 那么,开始做题时,就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那道。
        • 不过要做好准备,一旦你发现自己已经一两分钟没有进展,或者感觉可能想偏了,就要立刻抽身出来。
      • 这个做法不是一般的好用。“由难入简”法会把首个最难题目装进你的大脑,然后转移注意力。靠这两步就能让发散模式开始运转了。
      • 如果首道难题进展不顺,那就跳到下一道简单的题目,把它做出来,或能做多少是多少,之后接着做另一道看起来很难的题目,并努力取得一点点进展。
      • 一旦感到陷入了困境或停滞不前,就再换一道简单些的题目去做。
      • 我跟我的学生讲,忧虑的作用有好有坏。
      • 适当的忧虑能赋予你动力,帮你集中注意力,而不当的忧虑只会浪费精力。
    • 在考试中运用由难入简法,能够保证你至少每道题都做上一点。
      • 这种方法也能有效防止你陷入思维定式,即一直在错误的思路中徘徊不前,
      • 因为这个方法会让你有机会多次多角度审视问题。
      • 如果你的老师会根据步骤给分,这个方法就更有用了。
    • 这个方法唯一的难度在于,一旦你发现已经过去了一两分钟却仍止步不前,就必须足够自觉地从这道题目中抽身。
    • 要注意,由难入简法在某些情况下是不适用的。
      • 如果老师给难题设置的分值很低(有的老师就喜欢这么做),你最好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题目上。
  • 克服考前恐惧
    • 我一直跟我的学生说要敢于直面恐惧。
    • 通常来说,你最大的恐惧就是怕自己的分数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自己选择的职业道路。
    • 如何克服这种恐惧?
      • 很简单。制订一个计划B,作为备选职业。
      • 一旦为最坏的意外都备好了对策,你会惊讶地发现恐惧感开始减退了。
      • 努力学习,一直奋战到考试来临,然后就顺其自然吧。
  • 考试中出现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 转变一下想法,不去想“我好怕这次考试啊”,而是想“这次考试让我很兴奋,我要做到最好”,你的表现可能就会大有改观。
    • 对于考试恐慌人群来说,还有一个好建议就是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来。
      • 放松腹部,把手放在上面,慢慢深吸一口气。
      • 你应感到手在向外移动,甚至同时感到整个胸腔如一个膨胀的桶在向外扩张。
      • 通过这样的深呼吸,可以把氧气输送到大脑的关键区域。
      • 它示意着“一切正常”并帮你冷静下来。
      • 不过,不要到考试那天才开始这样深呼吸。
      • 你要是能提前几周开始练习,每天随意花上一两分钟就足够了,
      • 到考试的时候,你就能更加轻易地进入这种呼吸模式。
      • (要记住,常练不忘!)发试卷前,在紧张的最后时刻里,进入这种深呼吸模式会极有帮助。
    • 另外一个技巧和正念(mindfulness)有关。
      • 这个技巧需要你学会区分两个概念:
        • 一种是自然产生的想法(我下周有个重要的考试);
        • 另一种是随之而来的情感投射(如果我不及格,我就会被逐出本专业,那时我该如何是好啊)。
        • 这些附随其后的想法,是发散模式投射出的浮光掠影,
          • 甚至只需简单练习上几周,学着重新看待这些念头和感觉,
          • 把它们看作单纯附随的情感投射,似乎就能帮助你的大脑放松和平静下来。
        • 比起纯粹努力去遏制这种干扰性念头,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效果会好更多。
      • 学生若能花上几周来练习这种正念,将会有更好的考试表现,受到那些念头的干扰也会减少。
  • 对“猜”选择题答案和模拟考试的几点提示
    • 我给学生考选择题的时候,时常发现他们还没完全理解题干要求,就断然开始读选项了
    • 我建议他们先把选项遮起来,尝试回忆知识,这样就可以先靠自己算出答案
  • 考前的最后把关
    • 考前一天,要快速浏览复习材料,重温一遍。
      • 在第二天的考试里,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肌肉”对你都必不可少,所以前一天不要太拼自己的脑力。
    • 如果大考前一天自己似乎难以投入刻苦学习,也不要感到愧疚。
      • 如果你已经准备得当,会有这样一种自然反应:你会下意识收敛能量,为第二天保存脑力。
    • 在考试过程中,也别忘了,大脑会蒙骗你,让你以为自己做的题就是对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 这意味着,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跳过它,转移一下注意力,
      • 然后从全局视角二次检查自己的答案,问自己:“这样解答真的合理吗?”
      • 通常来说,解题方法都不止一种,
      • 换个检查问题的视角会给你一个验证答案的绝好机会。
  • 考试的做题顺序也很重要。
    • 学生一般都喜欢从前往后做试卷。
      • 等到了检查答案时,有时似乎从后往前检查能让你的大脑获得更新鲜的视角
      • 你也因此更容易检查出错误。
    • 不过凡事无绝对。有时候你明明学得很努力,可掌管考试的神仙偏和你对着干
    • 但如果你准备充分,通过练习且建立起强大的解题技巧库,还选择了明智的考试策略
    • 你就会发现,幸运之神会对你越来越眷顾
  • 本章小结
    • 考前一晚睡眠不足会让你之前所做的任何其他准备都付之东流。
    • 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
      • 像战斗机飞行员或医生一样仔细检查备考清单,能大幅度地提高你的成功率。
    • 就像由难入简法,一些有悖常识的策略会让你的大脑有机会反思难度更大的题目,就算当时你正专注于解答其他更直观浅显的题目。
    • 在压力下人的身体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
      • 让一切结果决然不同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看待身体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反应
      • 如果你转变思维,不去想“我好怕这次考试”,而是想“这次考试让我好激动,我要做到最好”,你的表现会大有改观。
    • 如果你在考试中感到恐慌,可以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来。
      • 放松腹部,把手放在上面,慢慢地深吸一口气。
      • 你应感到手在向外移动,甚至同时感到整个胸腔如一个膨胀的桶在向外扩张。
    • 你的大脑会欺骗你,让你以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 这意味着,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跳过它,转移一下注意力,
      • 然后从全局视角二次检查自己的答案,问自己:“这样解答真的合理吗?”
  • 驻足与回顾
    • 合上书,移开视线想一想:本章有哪些主要思想?哪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特别值得一试?
  • 学习提升
    • 1.考试之前,有个尤其重要的准备步骤是什么?
      • (提示:如果这一步没做到,其他的准备都不重要了。)
    • 2.请说明,若在考试中运用由难入简法,你如何判断何时该让自己从一道难题中抽身?
    • 3.据建议,深呼吸法有助于缓解恐慌感。
      • 在你看来,为什么讨论中要强调,呼吸时不仅要让上胸腔扩张也要让腹部起伏?
    • 4.你觉得在考试中,为什么检查答案前要先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

我相信读了本章,对于如何考出好成绩的方方面面,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我看了这一章,才发现我过去的学习方法有很大问题,果然天才与平凡人之间的差异,除了智力,习惯与方法占主流因素。

18章是本书总结,我们在第1章开篇时提炼的10个好的学习方法与10个坏的学习方法都总结自本章,为此在这里不再重复,大家可以跳到这里去看看。

本章的大纲如下所示:

释放无限潜力

  • 学习的10个好方法和10个误区
    • 在这本书里,我们探索了看待学习的新方式。
    • 有时我们发现,越是迫不及待想得到答案,越是事与愿违。这就几乎如同,当你过快地伸出右手,左手会自动伸出来把它拉回去。
    • 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还有像马格努斯·卡尔森这样的象棋大师,首先靠集中注意力利用他们大脑的自然节奏,努力在脑中思考问题,之后再将注意力转向别处。
      • 这种在专注和发散模式下交替思考的方法,能让思维的云朵更容易漂移到大脑的新领域。
      • 最终,这一片片云朵,经过再提炼、再蓬松,就能为你带回一部分有用的解题思路。
    • 大脑的重塑由你掌握。重塑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明智地对待你大脑的优势和弱点。
    • 要提升专注力,你只需从容地重新定向自己对干扰信号的反应,
      • 比如手机铃声或短信提示音。
      •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让人在短时间内保持专注的方法。
      • 借助它的强大作用,你能转移你的习惯性反应,即那些好心办坏事的小恶魔。
      • 一旦完成了一轮辛苦而专注的工作,紧接着你就能切实享受到精神上的放松了。
      • 长期以来不断努力的结果是在每个新的学习期间,你都会收获如同被水泥加固一般的稳健神经结构。
    • 在专注工作期间搭配着有规律的放松,不仅能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还能学得更加深入。
      • 放松时段让我们有时间去获得新视角,让我们能将手头任务的全貌和它的背景信息结合起来。
      • 一定程度上由于我们的大脑会自欺欺人,我们才会在考试交卷前会返回去做检查,我们会问自己这么做真的合理吗?
      • 只有通过回想做自我测试,并让朋友对我们提问,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捕捉到学习中的能力错觉。
      • 只有确保我们后退一步,从新视角看待我们的工作;
    • 经常是临阵磨枪的死记硬背,让许多学习层次较低的学习者错以为他们已经搞懂了数学和科学知识。
      • 等到要开始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时,他们薄弱的理解就会轰然倒塌。
    • 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心智多么老练,我们大脑的某些部分依然是孩子。
      • 因此,若有时感到挫败沮丧,那就是大脑中“孩子”给我们的信号,该喘口气休息一下了。
    • 本书的中心主题是了解学习自相矛盾的本质。
      • 解决问题少不了专注力,然而专注也会限制我们的解题能力。
      • 虽说坚持不懈是关键,可难免我们也会因此而百思不得其解。
      • 获取专业知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记忆,但它也会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采用比喻能让我们获得新概念,但它也会让我们对错误的概念执迷不悟。
    • 世界上最擅长思考的人长久以来在用的一个窍门就是简化——用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事物。
      • 简化,这就是理查德·费曼的方法,他对他认识的某些最晦涩难懂的理论数学家提出了质疑,
      • 让他们用简单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复杂理论。

总结

关于这本《学习之道》,到这里就学完了,太多实操性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在短短几天之内实践的,我特别买了这本实体书,要经常翻阅并练习实践。我建议读到这篇笔记的同学也去买一本纸质书,并不贵,但是带来的价值,远超一本书。